老北京的牙税和牙行
清末的北京地区,牙行可谓炙手可热的职业。所谓牙行即现代人称谓的经纪人,据报载上海近几年经纪人行业已逐渐兴起。由此可见,不管是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还是当今的现代社会,只要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职业就有异曲同工之妙。<br><br> 清末北京称开牙行者为经纪,牙行以外者不得为顾客斡旋货物交易并收取佣金,开牙行必须从官府领取营业执照。从如此严格的管理,限制执照的发放数量,也可以看出牙行在当时的热度。为此,对牙行的征税也出现了偏差。按户部的规定,牙税的年税率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征银2两,中等征银1.5两,下等征银1两。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吃惊,由于是热门行业大家趋之若骛,征收机构也乘机私征乱征,大幅度地抬高年征收额,每年上等户约征银1000两左右,中等户征银约500两左右,下等户征银约200两左右。另外,每年还要交纳大约占牙帖税1/10的营业税。如此高额的税负,大家还争先恐后,其赢利之高可见一斑。当年,老北京城内的牙帖发放和牙税征收,由顺天府粮厅主管,城外及郊区乡镇的牙税,由大兴、宛平两县主管。当时的牙行,按地区以及办理的货物而有一定的行数,各牙行获准在某地区内办理一定的货物,如果跨地区营业,跨范围经营货物的,将受到严厉的处罚。牙行的行数是固定的,所以除了某些牙行暂时空缺以外,不准新设牙行。后来,这个制度有所放松,任何人只要有适当资本及可靠的保证人,均可申请开办牙行。原来的牙帖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如果本人死亡而自然失效,后来牙帖上准予写上店铺的名号,只要店铺存在,便可世袭子承父业。<br><br> 当时,在北京地区想开牙行的人,或者想购买牙行的股票,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本和保证人,向顺天府申请领取牙帖。申请的事宜由顺天府通判办理,批准时由户部先下达给直隶布政使,再由布政使下达顺天府,由顺天府颁发。作为申请的手续费,须交纳一定数额的银两,而且每年再征银若干。<br><br> 北京地区的牙行,大部分有自己的客房及库房,可以留住顾客为其经纪办理货物的交易。牙行的货物经纪办理的具体事项,为客商斡旋货物交易;为客商办理代购、代销;为客商催收货款;为客商斡旋运货;为客商备置空房、仓库,并可介绍仓库。清末北京地区的牙行有120家,其中由顺天府管辖100余家。有90%在崇文门外、正阳门外、宣武门外。经营规模和货物量,排在前6位的行业分别为烟行、酒行、茶行、布行、钱行、当行。这些牙行的年收入,粗略的估计约合年交纳课银的一百倍。当年牙行的权利完全是因为货物的交易,必须经过经纪人的操作,否则无法成交,因此经纪人利用这一权利,获取较高的利润,他们采取的手段也是十分巧妙的。经纪人的获利方法是多样的,首先,按规定收取经手货物市价的总交易价格2%的佣金,佣金由卖方支付,这是固定收入;此外,留宿店内的客商,必然要另付房钱;还有,为客商经办货物的搬运、入仓的费用,如实收取;若为客商预付货款或代购代销需要垫款时,依照市场利率,按垫付日数收取利息。<br><br>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拌生社会经济的行业,却有着其内在的延续性,行业没有变,但是,行业的内涵却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通过了解老北京的牙行,来重新认识现代的经纪人会有一定的帮助。<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