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文物保护不再厚古薄今 188栋近现代建筑有了护身符
<p>人民剧场、百货大楼、政协礼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近现代建筑群……这些我们经常看到,正在使用的近现代建筑,被正式列入保护名录。昨天,市规划委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本市71处、188栋近现代建筑名列其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感慨地说:“《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的编制不但填补了北京历史资源保护的一项空白,而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r/> 古都保护告别“厚古薄今” </p><p> “厚古薄今”,这是不久前国家文物局一位官员在形容我国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时用的一个词汇。 </p><p>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历史遗存,保留这些历史遗存,让后代对历史形成连贯的认识,没有断层是很重要的,对于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意义尤其重大。”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唐伟处长说。 </p><p> 从单纯的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再到后来的旧城整体保护,甚至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外延逐渐扩大,《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的编制,正是填补了本市历史资源保护的一项空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此告别“厚古薄今”。 </p><p> 建筑入名录原则上不拆除 </p><p> 从最早的1870年贝满中学贝氏楼,到最晚的1974年的北京饭店,被列入保护名录的71处近现代建筑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反映近现代社会发展、与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的建筑物(群)、构筑物(群)和历史遗迹。包括革命旧址、重要的纪念碑与纪念亭、名人故居、名人墓葬等。 </p><p> 第二类是在近现代中国城市建设史或者建筑史上有一定地位,在建筑类型、空间、形式、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兼具较高建筑史料价值的建筑物(群)或构筑物(群)和历史遗迹。 </p><p> “前者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后者反映了建筑艺术发展。”市规划委副主任邱跃说,“其中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建筑入选20处、39栋,从1950年到1976年的现代建筑入选51处、149栋,这些建筑原则上不得拆除,同时,以保护这些建筑主体为核心,还要兼顾建筑环境保护。” </p><p> 改造须保持外立面原貌 </p><p> 一提保护,人们的直观理解是房子不能拆了,居住环境难以改善了,老房子占用的土地资源不能被重新利用了,所以许多人不愿意自己住的房子被“保护”,不少产权单位也不愿房子被“保护”。 </p><p> 把优秀的近现代建筑保护起来,并不是让这些建筑放弃使用功能,简单地让居民腾退、搬迁。相反,正是因为有了人,建筑才成为活的历史。 </p><p> “为了改善使用人的居住环境,名录中的建筑可以进行改造,只是改造时要保持外立面的原貌。”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温宗勇说,“这些建筑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都具有责任对建筑进行管理、维护,征求产权单位的意见,正是为了更好地达成共识。” </p><p> 第一批名录收集的,绝大多数是中心城范围以内的近现代建筑,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在中心城以外确定第二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名录。 </p><p> 风雨沧桑话旧居 </p><p> 如果不是《保护名录》的发布,许多近现代建筑的“显赫身世”已经多年没人提起。记者惊讶地发现,在那些风格各异的建筑背后,真实地记录着百余年来北京城的风雨沧桑。 </p><p> ■马寅初故居 </p><p> 该建筑建于1905年,位于东城区东总布胡同32号,为欧洲“新艺术运动”风格的独立式住宅。南立面有一组房间凸出墙面,使建筑造型富有变化,墙体抹灰刷黄色。 </p><p>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曾居于此。 </p><p> ■社会主义大楼 </p><p> “社会主义大楼——共产主义大厦”建于1958年,位于西城区福绥境宫门口三条1号,该大楼为筒子楼设计,呈“Z”字型,主体为南北朝向,东段及西段为东西朝向,平面设计全部为中间走道,两边房间的格局。 </p><p>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全国“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特殊年代里,北京市决定在各城区分别兴建一栋带示范试点性质的新型居民大楼“公社大楼”。 </p><p> 在这座大楼里,取消了家用厨房,连家用卫生间也被取消,底层有一个能容纳500人就餐的大食堂和一所能容纳200个孩子的托儿所。楼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地上八层,地下一层。 </p><p> ■北京第一座水厂 </p><p> 北京自来水厂的前身是“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建于1908年,位于东城区香河园3号。建筑有北房五间,硬山合瓦清水脊,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出廊,饰有倒挂楣子。它是北京第一座水厂,于1910年3月投产供水,自此北京正式有了自来水的供应。 </p><p> ■最早的教会中学 </p><p> 原名“贝满中学”,包括贝氏楼(建于1870年),贝满中斋(建于1910年),邵氏楼(建于1930年),位于东城区灯市口大街55号。 </p><p> 贝满中学在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是北京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的学校,民国三年(1914年)改设育英学校,1942年曾被改称“市立第八中学”。1952年改为市二十五中至今。 </p><p> ■费正清的母校 </p><p> 东城区朝内大街81号,原是“华北协和话语学校、加利福尼亚学院”的所在,建于1910年。 </p><p> 华北协和话语学校是美国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1930年,当传教士停止对学校财政支持后,学校改名为加利福尼亚学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外交官、学者、商人和其他人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1907年—1991年)就曾于1932年在这所学校学习语言。<br/></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12/20071220111622528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马寅初故居</p><p><br/> </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12/200712201116338061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二十五中学教学楼</p><p><br/>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12/20071220111715311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朝内大街81号<br/>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伯阳子</i>在2007-12-20 12:58:35的发言:</b><br/>外交部旧院(老文化部)的东边,不是81号,那是几号呢?</div><p>应该按东四头条走门牌号,美国学校至今保存完好!</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i>在2007-12-20 13:02:08的发言:</b><br/><p>应该按东四头条走门牌号,美国学校至今保存完好!</p></div><p>拍过了,广角不行,拍不全</p> 外交部旧院(老文化部)的东边,不是81号,那是几号呢?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i>在2007-12-20 12:48:59的发言:</b><br/><p>那位记者写的文章啊?</p><p>费正清的母校 </p><p> 东城区朝内大街81号,原是“华北协和话语学校、加利福尼亚学院”的所在,建于1910年。 </p><p> 华北协和话语学校是美国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1930年,当传教士停止对学校财政支持后,学校改名为加利福尼亚学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外交官、学者、商人和其他人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1907年—1991年)就曾于1932年在这所学校学习语言。<br/></p><p><font color="#ff0033">这个学校应该在外交部旧院的东边,而不是81号。上次拍记录拍朝内,我还特意带部分朋友去美国学校看了看!</font></p><p>另外要说一下,在修政协礼堂的时候,顺承郡王府并没有被破坏,只是占了王府当年的前广场而已,王府当时就在政协礼堂后面,王府是后来修政协办公大楼时才迁建走的。</p></div><p>25中也是王府吧?公府?</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油油</i>在2007-12-20 12:50:46的发言:</b><br/><p>25中也是王府吧?公府?</p></div><p>是个公府~</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i>在2007-12-20 12:51:18的发言:</b><br/><p>是个公府~</p></div><p>记得你说过一次,我早就把大门和两旁的老树拍下了</p><p>哈哈哈哈哈</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0 12:52:59编辑过] <p>那位记者写的文章啊?</p><p>费正清的母校 </p><p> 东城区朝内大街81号,原是“华北协和话语学校、加利福尼亚学院”的所在,建于1910年。 </p><p> 华北协和话语学校是美国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1930年,当传教士停止对学校财政支持后,学校改名为加利福尼亚学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外交官、学者、商人和其他人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1907年—1991年)就曾于1932年在这所学校学习语言。<br/></p><p><font color="#ff0033">这个学校应该在外交部旧院的东边,而不是81号。上次拍记录拍朝内,我还特意带部分朋友去美国学校看了看!</font></p><p>另外要说一下,在修政协礼堂的时候,顺承郡王府并没有被破坏,只是占了王府当年的前广场而已,王府当时就在政协礼堂后面,王府是后来修政协办公大楼时才迁建走的。</p> 看见了,有许多熟悉的地方:人民剧场、政协礼堂、北京长途电话大楼、民族文化宫、北京电报大楼、地安门机关宿舍大楼、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饭店、人民大会堂、北京市府大楼、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天文馆、儿童医院、清华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北京林学院、总参测绘学院近现代建筑群、友谊宾馆近现代建筑群、首都体育馆、苏联展览馆、798工厂、北京焦化厂…… <br/> <p>国贸,国图,798等等还都是踩着王爷陵寝建起来的呢</p><p>精美的石刻,磅礴的建筑,规整的格局,都在推土机的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和脆弱</p><p>何谈保护,何谈拯救,何谈传承</p><p>都没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0 12:43:31编辑过] 政协礼堂是踩着王府的鲜血建起来的。 作婊子后开始立贞洁了.呸.老子看透了. <p><strong>------文物保护不再厚古薄今------</strong></p><p><strong>我从来没见在今朝有所谓厚古薄今,都拆完了还“厚古”,厚什么古?</strong></p><p><strong>当然,我对名单中某些建筑还是有感情的。</strong></p><p><strong>但“旧城改造”还在大刀阔斧进行着。</strong></p><p><strong>如果大家看看归化委和政府的2010计划的参考书,就会瞪大眼睛,心跳加速。</strong></p> 推荐你买《近代建筑总揽-北京篇》,收录的还算全! <p>一直想找这些近代建筑的目录名单,可哪里也没有见到,哪位朋友要有就贴出来吧。</p><p>其实这批近代建筑中有许多就已经是国保和市保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