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 发表于 2005-7-30 02:20:00

7 25日 鲜鱼口 长巷头条 长春堂 兼答友人

<P align=left><FONT size=3>7 25日鲜鱼口 长巷头条 <B>长春堂    兼答友人</B>

</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前门大街上的几股人流交错纠缠在一起,有进大栅栏的,有进鲜鱼口的,还有向北与南方的。街口的几个城管人员等在鲜鱼口一侧,有靠三轮车拉客人的,只顾低头拉车而没看到前方的情景的人,就像鱼儿钻进了鱼网,三轮车还要自己搬到汽车上——没收了,由于前几天我就看到有人上了鲜鱼口中部路南长春堂老店的房顶,所以我估计到这是拆迁公司的人要拆这儿了,第二天来的时候,果然有人正在拆除最上面的一层,到下午就拆到了第二层,拆除的工人先是将墙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然后再将余下的那一部分用绳子套住,有人拉,有人在下面用大铁管子顶。轰然倒地后扬起的尘土淹没了这一片地区。</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FONT size=3>鲜鱼口街建于明代,清代就有了形成今天这个大样。它的兴起有着历史、人文、地埋等诸多因素,从历史上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56</FONT>清政府以“城内开设店座,霄小匪徒易于藏匿”为由,下令将五十九座店铺由内城迁移城外。前门外左右的店铺大为增加。晚清时戏曲兴盛,而茶园、戏院都集中在这一带,加之吃、穿、住、玩、嫖各业兴旺。民国年间前门火车站更使这儿成了全国交通的枢纽。从人文方面看:先有各地举子居住于分散在各个街巷深处的各地会馆。也是他们带来了各种地域性的吃、穿、用、住的文化色彩。北京文化的博大正是由于集中了北京土诸人、满族、山东人、河北人(直隶)及全国各地的文化精华而聚成的。当年流动在这一带的可以说是全国的“精英”正是他们培养了这此名铺名店,如便宜坊烤鸭店、庆林春茶叶店、祥聚公清真糕点铺、正明斋满蒙饽饽铺等。还有兴华园浴池、长春堂药店等餐饮、百货、服务业店铺。从地理上看:明王朝城池南移,大运河终点码头由积水潭移到东便门外的大通桥。所以商业中心也在前门地区形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的街上到处写有日本人出售“仁丹”和“宝丹”的广告,而这时在报纸上却出现了这样一个广告:“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这说的就是长春堂的名药“避瘟散”。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长春堂的原址在长巷头条北口,但是我们在北口找不到到底是那个门。长春堂是在清乾隆末年开的业,当时就以制造销售消暑药为主。创业人为孙振兰,山东人。他在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中赚了些钱后,就在长巷头条北口买了间房,开了个小药铺,专门制作和销售闻药。光绪十三年(1888年),孙振兰的孙子孙三明继承长春堂。1926年孙三明病故,孙三明的内侄张子余接任经理。当时的百货店、小杂货铺、茶叶铺等,都代售长春堂避瘟散。长春堂在太原、天津等处还有几家分店。在抗日战争时期,张子余被人称为“北京四子”(另外三子是,田子久、魏子丹、徐子才)之一的大商人。公私合营后,张子余曾任北京市药材公司任经理,长春堂迁到前门大街新址。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关于这个长春堂老店,说法各异,有说这不是长春堂的,有说是同仁堂乐家的,有说一直就是长春堂的老东家掌管的。我们要首先找到它是长春堂的一些根据。一是:做为药店,长春堂是鲜鱼口中最大的,而这座建筑从体量上看也是最大的之一;二是史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3</FONT>年长春堂曾着过一次大火,这次大火是从长春堂药铺烧到华乐戏园的,不然华乐戏园的老板也不会告长春堂的老板。这也证明与华乐戏园挨着的就是长春堂。我们只要找到华乐戏园就可证明长春堂的位置。我们知道华乐戏园后来改成了大众剧场,那么这个大众剧场在什么地方呢?为此我们来到鲜鱼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号(由于门牌多次变化不一定准确)一眼就看到有好几个小商铺的名称叫“大众烟店”“大众饭馆”,此时在一家饭馆前我们停下来,因为这儿坐着一个看上去像是本地人的中年男人,他瘦高的个,有点射顶,他是斜坐在他的三轮车上的。于是我们向他打听大众剧场,他说:“我这儿就是啊!”刚说完有一个人要买驴肉,他赶紧起身为客人称了一斤驴肉,之后他回来说:“我这个饭馆就是大众剧场的大厅的位置。”为了让我们更准确在理解大众剧场的建筑格式,他引我们上到了他的二楼,打开一扇窗子,让我钻到窗外的铁制护栏内看大众剧场与长春堂之间的位置关系。站在这儿可清楚地看到大众剧场呈现的是一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FONT>”形,而长春堂就在这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FONT>”的怀抱之中。这样我们突然明白了长春堂的大火为什么会烧到“大众”而且也证实了这个拆除的三层那么正是长春堂。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7/20057302305457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有朋友拍到了拆除这个三层楼时露出的“寿衣”字样,又查到长春堂曾开过寿材铺,那么这个“寿衣”的匾额是不是原来那个寿材铺,许多朋友为此不解。为此我们也请教了这位开饭馆的朋友。他的解释是长春堂虽然横宽,但“进深”并不深,只有四五米的样子,这样的面积是放不开棺材的,那么寿材铺又在什么地方呢?他为我们指了一下他的饭馆的对面,这儿是一家小超市,面积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多平方米,原来这儿也是长春堂的一处房产,从面积上看,放十几个棺材是不成问题的。那么事情的真象就是对面卖棺材,三层楼的长春堂卖寿衣。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7/20057302341265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大众剧场是这条街上的又一个重点调查对像。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大众剧场原名华乐戏院,华乐戏院原名天乐园。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在崇文门外的精忠庙内,曾有一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85</FONT>年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此碑曾刻有北京八个剧场的名称,没有天乐园的名字。还是在这个庙里另一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16</FONT>年所立的碑上刻了二十个剧场名称,其中己有天乐园其名。这说明大众剧场所的前身建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85</FONT>年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16</FONT>年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1</FONT>年之间。从乾隆六十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95</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京人杨米人所写的《都门竹枝词》中我们可以让这个时间再精准一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半膘无事撞街头,三五成群逐队游。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天乐馆中瞧杂耍,明朝又上广和楼。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这样我们又可以将它产生的时间再定位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85</FONT>年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95</FONT>年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年之内。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道光二十五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45</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印行的《都门纪略》中,曾说它在鲜鱼口内小桥路南。(也就是现在的长巷头条南口)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天乐园在清末属于著名的花旦演员田际云所有,田为人正派、做人豪爽。早年与谭鑫培等一样为内廷供奉。但后来因田际云同情光绪皇帝的变法革新。戊戌政变失败后,田被株连。后托人求救于大太监李莲英才得以脱罪。光绪二十七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01</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田际云的至友、户部官员史松泉用几万两银子买下了天乐园赠送给了田,田在这所戏园中生活了近二十年,民国九年之后又卖给了曾任吉林巡按史的孟秉初,孟改其名为华乐戏园。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FONT></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 天乐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像的是舞台柱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大额是“洞天乐境”,小额是“始做曲终”。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  柱联是: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指掌宏图,讲孝说忠,依衣冠演出炎凉世态。”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明心宝鉴,尚廉崇节,凭面目做尽古今人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有友人找到一段资料说:“戏园火灾是长春堂做药时引起的。当局让张子瑜赔偿戏园老板,张子瑜不承认火灾是自己的责任,当局即决定从长春堂所属的企业亿兆百货商店拉货物作抵,共拉走日本香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00</FONT>打,当时每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6</FONT>元;袜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00</FONT>打,当时每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0</FONT>元,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辆排子车拉了一天一夜。后来经中间人调停,最后决定由长春堂出钱重建戏园,占三成股份,才算了事。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  事有凑巧,那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不知是谁说亿兆要放焰火,很多人去看,越聚越多,把铁栏杆都挤坏了。当时仓库的负责人、大师兄王志成去门市办事,遇到这事,去请示刘孟炎,刘孟炎让他找前门警署请警察驱散人群。署长说:人太多了,没法驱散,你们就放点儿花吧,没地方就上前门箭楼上放去。刘孟炎只好让伙计现买焰火到前门箭楼上去放。”这到是真有趣。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不过这座戏院与近代的中国史还发生过某种关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世纪留法名人盛成先生有回忆录《旧世新书》。他在书中说:“九一八”这天,他到华乐戏院看戏,而且是当时南京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后来沦为汉奸)唱戏。书中说“他不在南京办公,跑到北平唱戏,请帖送到了张继手里,张继又打电话给我,我们就一起去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天,褚民谊唱的是《空城计》,演诸葛亮的是他的秘书。张学良也去了戏院,包厢就在我们旁边。正看戏时,东北来了急电。因为张学良下令任何人不准进他的包厢,结果送电报的找到了我们这儿。张继让我问一问情形,来人告诉我是东北来的紧急电报。我慢慢敲了敲张的门,门没有开。戏散后,我对张学良说:‘汉卿,有一个紧急电报给你。’张一看很着急,拿着电报就走了。”(《旧世新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16—17,</FONT>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3</FONT>年版)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3>鸟入林,鸡上窝时分,已看不清流动在街上的脸儿们。只有前门大街两边新的老的店铺中响着流行的思乡曲。</FONT>


<P>
<P>
[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7/20057304422218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0 4:44:03编辑过]

老北京 发表于 2005-7-30 03:51:00

<P>期盼已久的作品终于深夜出炉了。。。。由于长春堂的位置一直有争论,老老北京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出来。在今天一番寻访之后,得到了最后答案,正如文中所述。鲨鱼兄和老老北京照片中所指的被拆毁建筑确是长春堂的旧址。几天来悬在心头的疑问终于有了结果。</P>
<P>特别说明一句,文章中第一张照片的拍摄过程实在不易。那是在饺子馆儿的二层,那里的老板也是位老北京爱好者。他指引我们上二楼,老老北京爬出窗户取景进行拍摄。感谢老老北京。</P>
<P>上边有照片,我这里有老板讲说这个地方的录音。鲨鱼兄需要的话加QQ传给你,哪位朋友需要也可以。</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0 3:52:36编辑过]

老北京 发表于 2005-7-30 04:53:00

<P>这一片正在或将要拆除。将要或正在变成第二个南池子。兄弟姐妹们没事要常来啊!我们对胡同要有对自己祖先的情感。</P><P>他们在等我们去看他们。</P>

积雪庐 发表于 2005-7-30 10:04:00

看了,干得非常好

积雪庐 发表于 2005-7-30 10:08:00

我今早去了达智桥胡同,写好再发上来

老北京 发表于 2005-7-30 18:33:00

<b><FONT color=#000066>积雪庐兄 你好 好久没见了。有机会见一面。</FONT></b>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7 25日 鲜鱼口 长巷头条 长春堂 兼答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