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免提 发表于 2007-11-5 10:08:00

老北京喝“鸡尾酒”吗? 兼谈小酒铺

<p>这个问题很多年也没有能问明白。</p><p>大约在50-60年代,经常到旁边的两个小酒铺买东西,里面卖多种瓶装和散装的酒。传统的白酒,黄酒用“提子?提斗?”(竹子做成的量具, 卖酱油的也用这种,卖炒菜油的那种是用铁皮做的)从酒坛里取出。散卖洋化一点的瓶装酒用像是化学试验课上用的那种玻璃量杯来计量。</p><p>我经常看见有些人自己带个瓶子,把几种酒搀和在一起买回去。好像有白酒搀青梅酒(绿色的),玫瑰酒(红色),还有几种不同的白酒(好像价格不同,取自不同的酒坛)互相搀和的,有很多种搭配。好像没有见过搀啤酒的。</p><p>这是否该算是“鸡尾酒”呢?售货员只是用漏斗把各种混酒装到顾客的瓶子里,没有像酒吧那样摇晃,好像也没有做成色彩分层的彩虹酒。感觉买的人就是想这样喝,绝没有“赶时髦”的意思,因为在50-60年代还没有像三里屯,后海那样的“热闹的酒吧”,来小酒铺买酒的无非就是喜欢喝两口。</p><p></p>

古轮木 发表于 2007-11-5 10:39:00

您这想法真够新的啊!!!

不算老的北京人 发表于 2007-11-5 18:05:00

&nbsp;&nbsp; 没见过!

彼得大帝 发表于 2007-11-6 20:53: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不算老的北京人</i>在2007-11-6 20:25:10的发言:</b><br/><p></p>&nbsp;&nbsp;&nbsp;&nbsp; 您比我高级,我哪会净拿暖壶买鲜啤。塑料杯只有饭馆里才有,一升鲜啤4毛钱,后来涨到5毛6,再后来涨到6毛,再后来就没了。过了多年又出来来改名扎啤,最贵时人民币好几拾一扎!</div><p></p>

不算老的北京人 发表于 2007-11-6 20:2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牛老者</i>在2007-11-6 20:04:05的发言:</b><br/><p>没见过。</p><p>我在饭馆儿门口儿排队,拿塑料桶买过生啤酒。当时好像是两毛多一升。</p></div><p></p>&nbsp;&nbsp;&nbsp;&nbsp; 您比我高级,我哪会净拿暖壶买鲜啤。塑料杯只有饭馆里才有,一升鲜啤4毛钱,后来涨到5毛6,再后来涨到6毛,再后来就没了。过了多年又出来来改名扎啤,最贵时人民币好几拾一扎!

牛老者 发表于 2007-11-6 20:04:00

<p>没见过。</p><p>我在饭馆儿门口儿排队,拿塑料桶买过生啤酒。当时好像是两毛多一升。</p>

阿凡免提 发表于 2007-11-7 10:42:00

<p>老汉我不喝酒,不知道这酒里的学问。但是挺喜欢看别人下小酒馆时的那种悠闲自得的那种“调调儿”,我说的是安静朴素的那种小酒馆。前几年去过绍兴的“咸亨”,嘈杂混乱,人声鼎沸,活像个旅游区的快餐店,不好。后海那些“酒吧”也太西化了。</p><p>只知道文革前有些酒铺写着“黄酒,白酒,露酒...”等等,用酒坛或酒瓶装。但是还是装在瓶子里的酒好看些,红的绿的,尤其是有一种“金奖白兰地”的瓶子,很好看。记得卖啤酒的还经常用给自行车打气的那种气筒往啤酒桶里灌气,酒从铜的弯管流出来,泡沫很多。</p><p>买啤酒排长队,好像在文革后期(73年以后)才开始,一直持续到80年初左右吧,多在饭馆,感觉是计划经济的必然产物。</p><p>另:我在73年左右夏天在路过哈尔滨时,也见到在饭馆排大队买啤酒,都是装在大搪瓷盆里(比脸盆大,应该是小孩子的澡盆),用搪瓷缸子舀着卖,东北人果然豪爽,买的人多数用大中号的铝锅。当时同事戏称“这才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北京喝“鸡尾酒”吗? 兼谈小酒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