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 发表于 2005-7-26 04:42:00

2004-8-19主题词:棕树斜街 老事新提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8-19</FONT></B><B>主题词:棕树斜街<p></p></B></FONT></P>
<P ><FONT size=3>八月中旬的天已有些凉意浸入肌肤。</FONT></P>
<P ><FONT size=3>今天要拍的是棕树斜街,它同样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条街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东南部。东北至西南走向。北起大力胡同,南到石头胡同。全长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10</FONT>米,平均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8</FONT>米。门牌号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03</FONT>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80</FONT>号。清代的时候叫王寡妇斜街,后来改称王广福斜街。老人们平常不叫棕树斜街,还是叫王广福斜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65</FONT>年将路北的两个叫广福巷、口袋胡同的小巷并入,改成现在的名字。在这条街的南边还有两条小巷,原来叫做寄骨寺东夹道与寄骨寺西夹道(也有说为寄孤寺的)现在的寄骨寺东西夹道改成了棕树头条与二条。根据一般的规律,一些寺庙解放后就被一些单位占用,所以我想现在的棕树头条与二条中间的军队所占用的地方就是寄骨寺所在。要命的是寄骨寺早就没了,军队在这儿盖了一个像“公共厕所”一样的东西,你要不是看到周边的环境还以认为自己到了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县城,它的周身贴满了白瓷砖,有军人站岗。在这个“瓷砖院”的东邻,有一座建于民国中期的小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记得它的一楼是书馆,二楼则是大烟馆。我刚拍下它的第四天,它就被“微循环”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同样体量的红砖楼,全然没了当初的味道,这就像文物,旧的不好了,新造一个与原来近可能一样的东西,这不是造假文物吗?但这已不是我辈所能干涉之事。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国之大事也不可太察。</FONT></P>
<P ><FONT size=3>明末清初时这里妓院可比较多。那时这儿还是一片蓑草与农田中的一个小村子,相当于今天的城乡结合部,到北京城里做生意的远道而来的人们,要提前一天到这儿等天亮开城门时好进城赶上早市,如果当天没有卖完货或没办完事,也在这儿投店吃住,还有做完生意后天太晚了回不了家的,也要在这儿住一晚,等到天亮再回家,那时的人很少有敢于赶晚路的,因为土匪太多,老人们常说有人在庄家地里发现了死人,如果他的穿戴还可以那就是路人遇到土匪了。要是外衣也被人扒走了,从内衣也可看出来。</FONT></P>
<P ><FONT size=3>因为上述原因,那么当时这条胡同就有了供人们吃饭与睡觉的小店,有店家为吸引客人就想办法弄来穷人家的女儿,或招来流娼供客人玩弄。此时有一个姓王的中年妇女死了丈夫,人们叫她王寡妇,她在这条街上开设的妓院很有名气,所以人们一说到这个地方时就说:“到王寡妇街。”叫的久了,又加上此街为一条斜街就得到了“王寡妇斜街”这个街名。清代的《京师坊巷志稿》就称王广福斜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65</FONT>年定名棕树斜街。为什么叫“棕树”则不得而知,我认为将“王广福”改成““棕树”是一种不顾历史脉系的乱改,还有许多胡同的名字与原名的含义也相处甚远。经过清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多年的修养,此街终成“大道”。</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中午与同拍胡同的老刘在这条街上的一家回民小饭馆吃半斤肉,正吃时从外面进来两个中年男人,手提一袋鸡蛋,让伙计给煮了,然后在我们身边坐下,生动让我们抽烟与喝酒,听口音像是山东人,后来得知他们就在煤市街上做买卖,每天到这个小店吃吃喝喝。吃完与老刘闲谈,老刘养有一只大个公鸡,因为他常将公鸡放在小屋里,使公鸡不知天已何时,就只管乱叫,我在打电话时就常听到那端的鸡叫,此鸡如同一只小狗,听的懂人话,老刘待之不差,吃完后还给它带回一些肉。邻居们对鸡叫不满,但也没有怎么样它。老刘行动起来慢慢的,长得胖胖的,干起事来认认真真的,在他身上体现出了老北京人的一些“局部”的特点。</FONT></P>
<P ><FONT size=3>我们一起来来回回地在这条街上走,有点漫无目的。在街的最东头与朱家胡同胡同汇合的地方,有一个民国前卖干果子的百年老店,其风格有点像江南民居。又处于一个三角在带,其前面还算开阔,所以照相的,画画的人也多。有一中年女人,坐在一小马达上认真地画,我则拍她画的画,她问我拍了干什么用,为什么不在晚报上发,但是可不能发她画的这幅,否则就与在法庭上见。我对知识产权还算知道一点,除了故意侵犯人家的版权,是会掌握分寸的,与他再见之后,再向西走,街的两边有不少的老店,由于不知道它们的历史,也就不与之纠缠。</FONT></P>
<P ><FONT size=3>一路来到“一品香浴池”这个浴池可不是普通的浴池,它的门脸开在这条街上,而浴池却在元兴夹道。传说民国时期常有一些要员来这儿洗澡,这一点你只要看一眼“一品香”的门脸就明白了,人家当年也刻上了大字“高级浴池”。我在北京所有的胡同中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全石质门脸,一位老者见我们拍照,主动为我们解说,原来它的门头的部位还有一个高矗的半圆型的宝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6</FONT>年唐山地震时掉了下来。你认真的看时会发现还有一行小字写有“鸿记”,它可不是金玉其外,你到它的反面看看,其实这一步你也就到了元兴夹道,它的反面由于没有人为的扰动,更好的保留了最为细致的细节。五个隶书大字“一品香澡堂”很多见功夫,绝非等闲之辈所书,在要落款的地方,工匠作在砖上雕出一个小方坑,再将另一方同样用砖雕的印模放进去,但是现在已被人拿走。</FONT></P>
<P ><FONT size=3>解放前“一品香”还成立了一个地下党支部,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名党员,支部负责人叫王汝贤,他们与清华池浴池的职工经常在一起配合共产党在这一地区的中心工作。</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一品香”之前的原址上是元兴堂饭庄,元兴堂饭庄的小大相当于小半个足球场,它实际上占据了整个元兴夹道的西侧。元兴夹道也因元兴堂饭庄而得名。元兴堂饭庄是牛街厨子冯金轩创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名饭店。当时服务对象也主要是清廷王公大臣、绅商富贾。民国初年常来的是军阀政客,北洋政府的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等常至用餐待客,曾鼎盛一时,直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2</FONT>年关闭。</FONT></P>
<P ><FONT size=3>紧邻它的东边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FONT>号,这是当年一家兴旺的书馆;紧邻它的西边就是现在的“小花园宾馆”这里当年是一家大烟馆。它的前身也是元兴堂饭庄的一部分,虽然已不是当年的原物,但是它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格,不像近年所造四合院,不合规矩,假的没边。</FONT></P>
<P ><FONT size=3>在“小花园宾馆”的对面现在有一座三层新楼,它就是这条街上为数不多的二等妓院“宝顺茶室”。现在是“小花园宾馆”的附属物,不说你一定不能想象得到。“那时我常从这儿走。”一位大爷说。</FONT></P>
<P ><FONT size=3>我知道这条街上在清末民初时曾先后建有山西汾阳会馆、江西新建会馆,但是既没有找到它们的资料,又没有找到实地,面对这几十个院子,它们哪一个是呢?</FONT></P>
<P ><FONT size=3>这儿还有落子馆和演唱河南坠子以及大鼓的娱乐场所和当铺、酒馆等。我只在“一品香”的东边找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FONT>号的书馆其它的传说则不敢相信。再向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50</FONT>米也就是棕树二条的东北角,的一所新建的小楼,外贴瓷砖,现为街道占用,民国以前有一个叫张达三的人在这个楼内开设有诊所,楼下是中西药房,除一般药品外,还为人看性病。楼上则是说书之处,常有从石头胡同与其它胡同中来的嫖客与闲杂人员到这儿听书。楼上有好几个女戏子候唱,一个人唱的时间长了,就换人接着唱,这些女子,常受这些人的调戏。甚至有人跟随客人“出台”。</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年之前这儿是三等妓院的集中地,别看二等与三等只差一个等级,无论是价格还是档次都差了一大截。从建筑规模上看民国时的二等以上的妓院都专门建造了新的营业场所,很多是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民国式小楼,而三等以下则一般租用民房,这些民房就在居民区内,他们的邻居也知道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但那时对这一行为还是相当宽容的。可是四等以下的妓院与暗娼往往就与居民在一个院子中,所以居民常常攻击他们,同院的良家妇女最常骂她们的话就是:“臭不要脸的。”四等以下与暗娼的日子也是最难过的,她们既有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又有来自民间的压力。</FONT></P>
<P ><FONT size=3>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三等妓院都被挤压到这条街上呢?只要从八大胡同的分布图上看一下,就明白了,在这条街的西边就是石头胡同,石头胡同是一条一、二等与三、四等过渡型的胡同,从石头胡同再向西就到了著名的韩家胡同、百顺胡同、胭脂巷,这几条胡同集中了一等与二街妓院。一方面当时北方的妓女被南方新来的妓女挤压了生存空间。二一个方面是从一、二等退下来的年龄大的与有病的只有来到周围的传统妓院区,这就形成了这条街上三、四等集中的现象。</FONT></P>
<P ><FONT size=3>清末至民国晚期有文字记载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贵香院、双金下处、全乐下处、月来店下处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多家。解放前几年还作过一个统计,那时还有妓院9户,分别是:广兴院、金鸣院、宝顺茶室、文华院、连升茶室、双福茶室、萃湘茶室、荣鑫楼茶室、同义楼。当然现在都成了民居。</FONT></P>
<P ><FONT size=3>有资料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7</FONT>号有一个成药业公会,但是不知道是老号还是新号。</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9</FONT>号是“玉极底”庙,正在拆改中,我看见民工从院中向外背那些老老砖,等他们将砖扔在地上,老刘说:“你看这砖上刻满了花,”细看一下,果然是刻满了缠枝花,我说:“这是从什么地方拆下来的?”民工说:“就是从这间房子上,这房子老高。”我则说:“没有坏的砖尽可能还用在原地方,这么扔了不对,还是整砖呢。”好在民工们拆的还不是主殿,住在主殿中的一位老太太说:“这庙原来可高啦,你看现在还有二、三级台级,我五十年前刚来时有六七级高,走上去都费劲,你说这街面高了多少。”恰好这个院子开在石头胡同的那一侧的墙也拆开了,可以从西侧看到这座庙的一部分。我拍了下来,几天后这面墙又盖了起来,这个视角也就没了。</FONT></P>
<P ><FONT size=3>走到胡同的西口,看见路南有一个新盖的小楼,这种在老胡同中盖的新楼一定是代替原来同样老楼的结果,只要看上去不是那种开发商所建的大楼。据此我问一个住在此院的老人,他说这儿曾是《光明日报》的宿舍,但那是五十年代的事了。那么五十年之前它是什么呢?经过查访得知,它叫“南鸿达饭庄”卖一些包子与酱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4</FONT>小时营业,主要客户口就是在八大胡同中彻夜不眠的嫖客们。过了这个小楼再向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步就是石头胡同了。</FONT></P>

飞哥 发表于 2005-7-26 10:48:00

老北京同志对八大胡同真是有研究啊。

油油 发表于 2005-7-26 10:54:00

<P>我也很想去八大胡同转转</P><P>张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组织一次</P><P>另外,飞哥的话好象一语双关啊!</P>

老北京 发表于 2005-7-26 13:17:00

<P>看一下我对“聚会的几点意见”就知道我想什么时候组织一次了。</P>

油油 发表于 2005-7-26 15:53:00

一定参加

西四 发表于 2011-6-20 00:00:00

谢谢告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4-8-19主题词:棕树斜街 老事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