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若水 发表于 2008-7-21 23:17:00

<p>在朝阳区丽都饭店附近的驼房营,叫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里面有许多当年的知青照片,陕西特产和风味饮食。陕西知青有在那聚会的,不知价格如何,仅供参考。我在山西插队,所以没去过。</p><p>另有一个延安人开的金延安餐厅,是当地68届回乡知青开的,在西四环青塔附近。</p>电话89158326方占成。是郑常庄小屯路武警三院南300米路东,砖窑和陕西风味食品、小吃等,价格比上面的延安文化展示中心便宜许多。

长河落日 发表于 2008-7-22 15:12:00

<p align="center"><font color="#e61a6b" size="3">寻人</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e61a6b" size="3">陕西延安枣园大队插队知青<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张振荣</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e61a6b" size="3">原住北京沙滩。</font></p>

草根人生 发表于 2008-8-2 10:34:00

<p>寻觅青春的足迹</p><p>我是在东北兵团43团(兴凯湖)下乡的,前后共呆了8年。虽说2003年曾回去过一次,但它依然不依不饶的搅扰着我的梦乡。为此,上周我与同学一起又回到了那个让我梦绕魂牵的地方。看到那些我们亲手搭盖,如今破败得几近倒塌的房屋,想起当年的欢歌笑语不会再有,让人不禁悲从中来。多说无益,还是发几张图片,聊以排遣吧。</p><p>&nbsp;</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3406432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3405686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3403704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3407261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3402760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草根人生 发表于 2008-8-2 10:37:00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6441141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6449395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6446852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21036441409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2 14:04:00

<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70909" size="5"><strong>触景生情,照得真不错,看看什么时候有机会俺也回40团故地重游一次。</strong></font>

m马达 发表于 2008-8-2 22:1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灵之花</i>在2008-8-2 14:04:35的发言:</b><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70909" size="5"><strong>照得真不错,看看什么时候有机会俺也回40团故地重游一次。</strong></font></div><p><strong><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70909" size="5">触景生情!难得的场景,物是人非。知青的回忆总是让人很感动!</font></strong></p>

郑知新 发表于 2008-8-3 14:42:00

71年插队不知算不算啊?

m马达 发表于 2008-8-3 15:4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郑知新</i>在2008-8-3 14:42:49的发言:</b><br/>71年插队不知算不算啊?</div><p>当年的学生只要是插队就是知青,没有年份的区别。</p>

大风 发表于 2008-8-4 14:13:00

[注意][讨论][转帖]上山下乡可能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21ae6">【说明:在一个私人博客上看到的,并不代表本人观点,供感兴趣的朋友讨论。】</font></strong></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trong><font size="5"></font></strong></span>&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trong><font size="5">上山下乡可能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font></strong><span lang="EN-US"><strong><font size="5">
                                                <br/></font></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数学<span lang="EN-US"><br/><br/></span>本贴子要说明,一个人在高中毕业之后,去上山下乡一段时间,很有可能是一种特别先进的教育技术。<span lang="EN-US">
                                <br/><br/></span>回答一些人的质疑,为什么爱因斯坦没有下乡?回答是,除了先进的教育技术之外,落后的教育技术也未见得一点人才都不出,还是会出一些人才的。正如,落后的农业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相比,落后的农业技术也能够打一些粮食的,但是先进的农业技术打的粮食更多,如此而已。<span lang="EN-US">
                                <br/><br/></span>因此,除上山下乡之外的国内外已经有的各种教育技术,相对于上山下乡这种办法,都是比较落后的教育技术,但是,仍然能够教育出一些人才,只不过教育出来的人才,和上山下乡这种先进技术相比,要差一些而已。<span lang="EN-US">
                                <br/><br/></span>尤其是那些已经在落后的教育技术中成长起来的人才,观察他们的成长,发现他们的成长,往往是对那些落后的教育技术的抵抗而导致了成长,因此不能够证明落后的教育技术有效。比如说爱因斯坦,就曾经不被落后的教育技术容于学校,学校就认为爱因斯坦的智力差。因此他的母亲进行抵抗,自己教育爱因斯坦,培养出了一流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硕士么?是博士么?他有导师带么?他师从谁学习?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是不能够以出了爱因斯坦而自豪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旧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不也还是培养出了毛泽东嘛。但是毛泽东也是抵抗了旧的教育制度,自己去农村调查了很长时间,而且一定有切身体会,农村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校。毛泽东在旧的教育制度下,也还是考不上北大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再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既然上山下乡那么好,为什么还回来了?但这个问题也可以转换成那些北大清华的学生们觉得北大清华那么好,为什么后来离开了?毕业了就离开嘛,这还不简单。<span lang="EN-US">
                                <br/><br/></span>毛泽东本人没有说过扎根一辈子的话,文革期间确有左的宣传,是讲过什么扎根一辈子,但是毛泽东没有这么说过。而且事实上许多人去农村锻炼锻炼后,上大学招工又回城了的。因此也算是农村这所大学毕了业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当然,在取消知青上山下乡之后,也还是有不少人的确在农村呆下来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农村的回乡知识青年,比如南街村的王宏斌,就呆下来了,现在干的不错吧?如果他当初进城当工人,未见得发展得有现在这么好。其实,大寨的郭凤莲也是回乡知识青年的,现在干的也不错。<span lang="EN-US">
                                <br/><br/></span>还有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上山下乡?回答是,现在自己去上山下乡,那太贵了,真的很贵,不要以为去农村找一个地方住下是一件便宜的事情,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那是非常贵的。这里面的贵并不仅仅指的是生活费用,还包括一系列的潜在的经济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我也没有办法完全左右我的儿子。我只能够说,如果我再活一遍,我是特别希望上山下乡那么一回的,但是不打算一辈子。当初确实就有个人申请去上山下乡但是没有被批准的,这样的人是存在的。而没有批准,这样的人很不高兴,也就只好不去了,为什么?因为自己强行去,成本太高,去不起。<span lang="EN-US">
                                <br/><br/></span>但是有一点,如果政府方面真的再搞上山下乡,我就支持我儿子去。比如说,政府如果来一个规定,所有考上大学的考生一律先到农村锻炼两年再回来上大学,我就会投票支持,这种在政府支持下的上山下乡,对一般人来说,才是便宜的,承受得起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我为什么会认为上山下乡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育办法呢?一是这个办法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二是毛泽东这个人的确培养出了不错的人才,三是我通过我自身周围的抽样检验,确实认为下过乡的人比没有下过乡的人要强。<span lang="EN-US">
                                <br/><br/></span>就拿我们家来讲,我一个姐姐两个妹妹,都下过乡,而她们的后代,现在有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的,还有正在上中学和大学的,照我的客观的观察,要比她们差了一个档次,感觉上就是傻里瓜几的,或者脾气很糟糕,不那么懂事,生存能力也差,做饭也不会,个人生活一塌糊涂。我也打算问一下网上的诸位五十多岁左右的人,你们是不是觉得你们的儿女在各方面要比你们差了一个档次?那就是近二十多年教育的结果。<span lang="EN-US">
                                <br/><br/></span>来解释上面的毛泽东培养出了不错的人才。这就要讲到长征。在毛泽东获得领导岗位的时候,我认为他手下的三万红军,并不是从全国精挑细选,经过严格考试层层选拔的三万人,实际上那三万人中可能还有许多文盲,所有这些人之所以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span lang="EN-US">
                                <br/><br/></span>也就是说,如果把毛泽<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东比做">东比做</personname>博士生导师,则他接受的这些学生,是得到什么算什么的,他只能够因材施教。<span lang="EN-US">
                                <br/><br/></span>但是毛泽东这个人是反天才论的,他就认为实践出真知,任何人只要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够成为人才。<span lang="EN-US">
                                <br/><br/></span>因此,在建国后,全国的将军中约三分之二,约二百多位,都是长征干部。这些将军质量如何?军事方面远超国民党的黄浦军校毕业生,而在朝鲜和美国的交手,发现也远超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span lang="EN-US">
                                <br/><br/></span>毛泽东一直是重视大学教育的,最为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延安的红军大学,后来改名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毛泽东希望把这个大学的办学办法扩大到全中国。毛泽东为什么要搞工农兵大学生?因为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就不是通过层层考试招生的,也是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干部中招生的,抗日军政大学能够成功,工农兵大学生当然也能够成功。<span lang="EN-US">
                                <br/><br/></span>实际上,现在并无工农兵大学生的工作能力的统计,但是就我拿我周围的人进行观察,那工作能力其实是强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我说过我姐姐的例子,她就讲她所在的三零九医院的妇产科,主要是工农兵学员是顶梁柱,后来招的几个博士硕士,除了一个博士之外,都不能够在工作上独当一面,因此出现人才断档的状态。<span lang="EN-US">
                                <br/><br/></span>毛泽东培养自己的几个子女也还不错,并没有闹出什么丑闻那样的事情。毛泽东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培养自己的子女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实际上,毛泽东也是观察到了大清朝覆灭的教训,本来满族人是非常强的,但是他们的后代都成了八旗子弟,打仗都不行了。如果当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人遇到的对手是康熙,我想不至于一败再败。<span lang="EN-US">
                                <br/><br/></span>现在有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文件或者理论,研究一下大清朝为什么覆灭?为什么那些八旗子弟,他们的父辈那么强,那么能干,但是到了他们这一代,就那么弱,那么笨蛋?现在我国有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工程,在这方面哪怕作稍微一些的研究或者努力,来制止这种人才一代又一代缓慢地退化的现象?我看是没有的。甚至这方面成了一个研究的禁区,决没有人写这方面的论文,永远不敢提什么怎样防止我国政权的不变颜色。因此我们就只好看着我们的一代又一代人才缓慢地退化。<span lang="EN-US">
                                <br/><br/></span>有的人胡说什么大选能够避免人才退化,那是扯谈。你看看台湾人民吧,大都被这个大选搞成了一个大傻帽,一会儿选扁一会儿倒扁,愚蠢得很,看不出一点智商强的样子。而且愚蠢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很聪明,这就更加糟糕。<span lang="EN-US">
                                <br/><br/></span>这种退化在美国已经发生。那些美国的父辈们,那些从英国去的白种人,当年是非常能干的,但是现在你看看美国政府中的成员,那么多的有色人种,说是说美国宽容,但是那些白人子弟真的不想干国务卿这个工作?恐怕是爬不到这个位置吧?美国的白人是越来越不成器了,上上任的国务卿是奥尔布赖特,却是一个波兰人,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才。<span lang="EN-US">
                                <br/><br/></span>在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够是一个阶层社会,因为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存在,客观上没有办法会导致工农阶层的差别的。而这种差别如果出现隔阂,相互不了解,会造成一些社会矛盾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此外,中国也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也有可能各民族之间产生不了解的。比如说前苏联,遗留下来的车臣问题到现在还困扰着俄罗斯。<span lang="EN-US">
                                <br/><br/></span>而在文革期间,大量的知青到少数民族的家庭里去居住,这就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就近观察和了解,这种观察和了解对于民族和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你光是亲切访问和联欢没有用,非得住到人家家里去,这才能够有最深入的了解。<span lang="EN-US">
                                <br/><br/></span>现在中国不是要搞和谐社会吗?那么,毛泽东的上山下乡技术,使得社会上层一些的人的子女,有机会去社会下层生活一段,和下层的人民打一打交道,相互有一个了解,而汉族人民有子女去少数民族同胞那里居住一段时间,相互增进了解,这对于防止潜在的社会冲突和不稳定,肯定是特别有好处的。否则的话,各个阶层的人相互不了解,相互产生误解,甚至升级为仇恨,一定是不利用社会稳定的。要知道民族矛盾这件事情在世界各国现在都是成问题的,即使在美国也还是种族仇恨相当强的。这个问题解决得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就是中国,而中国之所以民族和睦,其中的一个原因也在于当年有许多知青下乡到了少数民族同胞那里。<span lang="EN-US">
                                <br/><br/></span><span lang="EN-US"><br/></span>而现在宣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跟受迫害似的,而且在央视这么宣传,要知道我国现在大多数人民还是农民,而央视的宣传对象是全国人民,而不是只是已经脱离工农那么久的少数文人的小圈子,全国人民,尤其是农民看了这样的电视,这种观点,不会认为是对他们的歧视吗?你城里人下乡来就叫受迫害,那我们农村人呢?这种宣传会导致城乡的隔阂加深,实在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宣传。<span lang="EN-US">
                                <br/><br/></span>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导致了我国农村的社队企业,后来被称为乡镇企业的遍地开花。而在城里的知青回城后,回乡知青依然担当重任。我国现在的许多重要的民营企业,都是来自于当年的社队企业,而那些社队企业,都是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为骨干力量弄起来的。南街村的企业也是回乡知青王宏斌弄起来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传统的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在缺少计算机的支持下,的确是有着对于许多小产品的支持和改良不够的情况,而乡镇企业的崛起,的确是中国经济史上的大事件,是任何研究中国经济的人不能够忽视的问题。可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知青的参与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为什么在印尼没有乡镇企业的崛起?为什么在泰国没有乡镇企业的崛起?你不派知青下去,单凭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能够自发地产生乡镇企业吗?那是不可能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而到了现今,计算机这个新生的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也许新计划经济可以建立在计算机数据库及互联网的支持上。此外,传统的看法就是工业化必须农民进城,有可能被计算机这个新生事物所改变,现在中国的工业应当从传统的工业向以软件为主的工业前进,这个时候广大的农民就不需要进城,在乡村只要联上互联网,有计算机,就能够创造软件财富,这个革命的机遇也是不应当放过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从历史上看,中国革命可以认为有两次重要的长征,一次就是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长征,另一次就是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都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现状的,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上山下乡当然要吃苦,因此有幼稚的问题什么<span lang="EN-US">“</span>上山下乡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span lang="EN-US">”</span>和<span lang="EN-US">“</span>红军长征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span lang="EN-US">”</span>是一样的愚蠢。而红军长征是被纪念的,而上山下乡则是被丑化了的。<span lang="EN-US">
                                <br/><br/></span>但是对于一些人,我有一些绝望,是对于他们智商的绝望。就是说,我敢保证的是,象我在这篇文章中已经明确回答了的问题,他们们一定还会洋洋自得地再提出来,什么上山下乡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啊,怎么上山下乡的人都回来了啊,等等。我敢保证他们的智力没有任何长进,他们的大脑永远就是这个样子,别人怎样回答,他们根本就听不进,你说了白天等于白说。他们永远不会陷入到沉思之中进行严肃思考,提出新的问题的,永远就是那么老一套。他们已经缺少了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永远就相信自己的那么一些老一套是真理。</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

牛洪江 发表于 2008-8-6 16:4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灵之花</i>在2008-8-2 14:04:35的发言:</b><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70909" size="5"><strong>触景生情,照得真不错,看看什么时候有机会俺也回40团故地重游一次。</strong></font></div><p>你也是育新小学的吗?我也是老三届北京知青,1969年3月22日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从北京女一中初一四班插队到吉林省镇賚县二龙公社(现在叫沿江)东二龙大队小东屯生产队。在农村干了五年的农活。</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8 11:54:00

俺不是育新学校的,是一机部附属干部子弟小学的,在本版块有专门介绍俺们学校的栏目。

m马达 发表于 2008-8-8 14:0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大风</i>在2008-8-4 14:13:37的发言:</b><br/><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21ae6">【说明:在一个私人博客上看到的,并不代表本人观点,供感兴趣的朋友讨论。】</font></strong></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trong><font size="5"></font></strong></span>&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trong><font size="5">上山下乡可能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font></strong><span lang="EN-US"><strong><font size="5"><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font></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数学<span lang="EN-US"><br/><br/></span>本贴子要说明,一个人在高中毕业之后,去上山下乡一段时间,很有可能是一种特别先进的教育技术。<span lang="EN-US"><br/>&nbsp;&nbsp;&nbsp;&nbsp;<br/><br/></span><span lang="EN-US"><br/></span>从历史上看,中国革命可以认为有两次重要的长征,一次就是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长征,另一次就是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都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现状的,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上山下乡当然要吃苦,因此有幼稚的问题什么<span lang="EN-US">“</span>上山下乡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span lang="EN-US">”</span>和<span lang="EN-US">“</span>红军长征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span lang="EN-US">”</span>是一样的愚蠢。而红军长征是被纪念的,而上山下乡则是被丑化了的。<span lang="EN-US"><br/>&nbsp;&nbsp;&nbsp;&nbsp;<br/><br/></span>但是对于一些人,我有一些绝望,是对于他们智商的绝望。就是说,我敢保证的是,象我在这篇文章中已经明确回答了的问题,他们们一定还会洋洋自得地再提出来,什么上山下乡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啊,怎么上山下乡的人都回来了啊,等等。我敢保证他们的智力没有任何长进,他们的大脑永远就是这个样子,别人怎样回答,他们根本就听不进,你说了白天等于白说。他们永远不会陷入到沉思之中进行严肃思考,提出新的问题的,永远就是那么老一套。他们已经缺少了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永远就相信自己的那么一些老一套是真理。</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p></p></div><p><font face="宋体">引用:【从历史上看,中国革命可以认为有两次重要的长征,一次就是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长征,<font color="#3d11ee"><strong><u>另一次</u></strong></font>就是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都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现状的,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font></p><p><font face="宋体">“另一次”的重点号是我加的,其结论是“<font color="#1111ee"><strong><u>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现状的,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 。</u><font color="#e61a1a" size="4"><em>对这个结论希望有数据支持。</em></font></strong></font></font></p><p></p>

善若水 发表于 2008-8-8 15:24:00

<p>牛洪江认识女一中68届初一的董桂华吗?她小学是我校的大队长,我们班的班长,现在传媒大学工作。</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81515572025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前排右起第四人是董桂华同学,女一中初68的,机院附小毕业,认识吗?<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8152072105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左起第二人也是她,我们多次聚会。</p><p>育新小学版块儿搞得不错,需要热心的校友关注并参与。</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10 08:39:00

<a href="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77272240275.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8/2008877272240275.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

难忘的日子 发表于 2008-8-14 10:2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灵之花</i>在2008-8-2 14:04:35的发言:</b><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70909" size="5"><strong>触景生情,照得真不错,看看什么时候有机会俺也回40团故地重游一次。</strong></font></div><p>别忘了告诉我,我也非常想回去。</p>

牛洪江 发表于 2008-8-15 14:3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难忘的日子</i>在2008-8-14 10:27:31的发言:</b><br/><p>别忘了告诉我,我也非常想回去。</p></div><p>到东北插队的北京知青有39万人,到吉林省镇賚县的北京知青有900人左右,在1999年左右镇賚县知青在北京郊区集合了一次,参加者达300多人,在北京郊区的农家院里,连县长都来了,卢勤(知心姐姐)和县长坐在主席台上,我还代表留守北京知青发了言,大家吃饭跳舞篝火晚会住在农家院里,除了给发大水的(嫩江大水)捐点钱就是乐了,说呀笑呀大家都说这种形式好以后还要办。</p><p>我离开农村26年后又回到那个屯子,令人惊奇的是屯子里的人们没有一个不能把我们几个的名字叫出来的,一字不差!26年呀。屯子依旧破,农民依旧穷。后来,我又回去了一次,道路好了政府有钱了县城漂亮了,可村子依旧破农民还是穷。我想,改革开放三十年也该轮到农民了。我相信吉林省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有的地区农民已经很有钱了,都比城里人的日子好过了,种地不交税了,还公司加农户粮价有保证了。</p>

七上八下龙 发表于 2008-8-16 09:01:00

好吗,这儿都是我的前辈,我只是在北京郊区呆过,要说敬礼也只能说是小插向老插敬礼,不过说起东北也还不太陌生,好像我还是去得最早的(算打个前站),而且还是回来最早的,59年底我就插完队又转回北京了,那地儿叫853.

完达山人 发表于 2008-8-17 12:1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灵之花</i>在2008-8-2 14:04:35的发言:</b><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f70909" size="5"><strong>触景生情,照得真不错,看看什么时候有机会俺也回40团故地重游一次。</strong></font></div><p>别忘了告诉我,我也非常想回去。</p>-------------------------------------------------------------------------<font color="#f70997" size="5"><strong>真诚的欢迎两位老师重返故地,不知40团两位还有没有熟悉的朋友,如果需要,学生愿意引荐,并希望早日成行。<br/></strong></font>

乡下人 发表于 2008-8-17 15:28:00

&nbsp; 我是4师35团八连的,在虎林。心灵之花,小学同学,我来了。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18 06:01:00

乡下人:老同学,您来了,欢迎啊!俺们还是一个师的战友,更是可喜可贺!如果有时间,您可以把老北京网的各个栏目看个遍,也希冀能把自己的文笔投枪到各个栏目里来,共同回忆往日情怀,再续大家的友情。俺相信,您一定会喜欢俺们知青的这个家园的!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18 06:0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完达山人</i>在2008-8-17 12:15:18的发言:</b><br/><p>别忘了告诉我,我也非常想回去。</p>-------------------------------------------------------------------------<font color="#f70997" size="5"><strong>真诚的欢迎两位老师重返故地,不知40团两位还有没有熟悉的朋友,如果需要,学生愿意引荐,并希望早日成行。<br/></strong></font></div><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strong>完达山人:好兄弟!能把您的联系方式告诉俺和难忘的日子吗?俺们的校友和战友还有待于进一步联络,肯定有许多人还不知道俺们在寻找他们呐!</strong></font>

难忘的日子 发表于 2008-8-18 10:5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完达山人</i>在2008-8-17 12:15:18的发言:</b><br/><p>别忘了告诉我,我也非常想回去。</p>-------------------------------------------------------------------------<font color="#f70997" size="5"><strong>真诚的欢迎两位老师重返故地,不知40团两位还有没有熟悉的朋友,如果需要,学生愿意引荐,并希望早日成行。<br/></strong></font></div><p>完达山人, 非常感谢!估计你来引荐还真的非常合适,只是联络更多的战友前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手里保留过一本四十团的花名册,是89年“黑土地”展览聚会时根据来参加聚会的战友们自己填写的通讯地址制作的。但是时隔十九年,那里的联系方式应该是百分之九十九已经作废了。不过人还是那些人。</p><p>但是要在短期内联络起一拨人,一起前往“故里”也不是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目前我和心灵之花还没有退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寻找战友,估计短期之内难组织起来。让我们保持联系,一旦有可能,一定请你做“内线”。 也说不定我们就联络几个要好的朋友前往。不管怎样,回8511看一看,是此生一定要做的事。</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18 12:23:00

<p>楼上的:说的极是!俺有生之年一定要回去看看,毕竟曾经在那里干过几年。</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19 18:48:00

<p>没错!俺只呆了三个年头,就到大西北三线去了。比之其他校友和战友来,要珍惜的光景更为难忘,三年遇到的是是非非,以后的几十年都不能忘怀,历历在目。</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19 18:49:00

<p>没错!俺只呆了三个年头,就到大西北三线去了。比之其他校友和战友来,要珍惜的光景更为难忘,三年遇到的是是非非,以后的几十年都不能忘怀,历历在目。</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19 18:50:00

<p>没错!俺只呆了三个年头,就到大西北三线去了。比之其他校友和战友来,要珍惜的光景更为难忘,三年遇到的是是非非,以后的几十年都不能忘怀,历历在目。</p>

完达山人 发表于 2008-8-19 19:39:00

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些事是刻骨铭心的,也是无法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由已青春年少时期的经历为重,这个时期经历的无论是幸福时光还是苦难遭遇,都将留存在你一生的记忆之中,并挥之不去,有时甚至总想有重新拾起的感觉。

难忘的日子 发表于 2008-8-20 11:15:00

<p>完达山人,非常感谢你能够给我联系方式,如果你有机会来北京,我和心灵之花可以一起与你聚一聚。心灵之花,你不会反对吧。</p>

完达山人 发表于 2008-8-20 19:00:00

谢谢难忘老师,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8-24 13:10:00

<strong><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俺双手赞成,俺要是有时间肯定要把去兵团的校友们找个遍。不过俺想请完达山如有现在团部及各个连队的新照片的话,不妨在网上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如何?拜托了!</font></strong>
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查看完整版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