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北洋军阀政要肖像
<font size="4">一、袁世凯<br/> <br/>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br/> <br/>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font><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2848740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28303081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28461915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二、冯国璋<br/> 冯国璋,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生于1859年1月7日 (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四)。1884年,冯国璋只身去津投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甲午战争期间,冯国璋随聂士成赴朝鲜及东北前线作战,战后他得到了候补知县并加五品顶戴的虚衔。1899年袁出任山东巡抚,冯国璋随武卫右军入鲁,并奉命改编原旧军,组成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1901年11月,升为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用权衔。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委冯国璋为军统。袁世凯出山后,冯国璋率军与革命军激战四夜,于1911年11月1日攻陷汉口。 <br/> <br/> 袁世凯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国璋于1912年9月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二次革命爆发后,冯国璋任江淮宣抚使兼北洋军第二军军长南下镇压,于1913年9月2日攻占南京。12月16日冯国璋出任江苏都督,同年晋升陆军上将,后又授以宣武上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选冯国璋为副总统。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外国使馆。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font></div><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057459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0282018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0528620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三、段祺瑞<br/> <br/>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数年后迁至合肥。1881年,段祺瑞怀只身前往山东威海投军。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两年后,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1888年,段祺瑞到德国柏林学习一年半年军事,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回国后到威海任随营教官5年。1896年31岁,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还任过江北提督、湖广总督等职。他与冯国璋、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三杰”。 <br/> <br/> 武昌起义后,段祺瑞致电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段祺瑞任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1915年5月,他因不满袁世凯自为帝制,称病辞职。袁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洪宪帝制,请段复出,任参谋总长。4月,段代徐世昌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6月,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实权。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军败北,段去职移居天津。1924年10月,奉系联合冯玉祥部打败直系,段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他召集“善后会议”以抵制孙中山所主张的国民会议。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辞去所有职务。此后退居天津,自号正道居士。1933年2月,段祺瑞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font></div><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233151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2216214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532361007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2 15:32:42编辑过]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四、吴佩孚<br/> <br/> 吴佩孚(1874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br/> <br/>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12月4日,暴卒于北平。</font></div><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4508988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553350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5229086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五、曹锟<br/> 曹锟(1862年12月12日出生于河北大沽口,1938年5月17日逝世于天津),字仲珊。幼年家贫,稍长贩布为业,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投兵,参加过甲午战争,战后参加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任帮带,次年升官带。1903年升任北洋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统领。1906任北军第一混成协统领。1907年升任第三镇统制,同年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该部移驻长春。<br/> <br/> 武昌起义后,移驻京郊南苑附近。1914年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驻岳州。1915年袁谋称帝,曹上书请求改变国体,被授“虎威将军”,再封一等伯。1917年7月张勋复辟,曹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复辟乱平,曹以直隶督军兼省长。孙中山南下护法,曹锟曾通电附和段祺瑞反对恢复旧国会、反对护法军政府,导致护法战争爆发。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被奉为直系首领。1920年4月,曹锟组成八省反段联盟,7月直皖战争起,皖军战败,段祺瑞下野。直奉两系共掌北京政权。9月,曹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起,直系胜,曹锟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1923年10月,曹锟以每票五千银元收买国会议员的贿选手段当上了总统。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冯玉祥反戈发动北京政变而失败,曹锟被软禁。1926年4月,冯军将领不满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与奉系勾结,发动驱段兵变,将曹锟释放。曹一度去开封依靠吴佩孚,此后,长期在天津英租界作寓公。 <br/> <br/>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占领天津曾企图说服曹出面组织政府,但遭到曹的拒绝。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赠曹锟一级上将,以彰其民族气节。</font></div><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6108602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六、黎元洪<br/> <br/>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湖北黄陂人。黎元洪早年在海军服役,曾在北洋水师中任广甲号管轮。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舰击沉,飘海遇救。之后投张之洞,被派督练新军,并且到多次赴日本学习军事。1906年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驻守湖北。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1912年南京军政府成立,黎被选为副总统。 <br/> <br/>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接其第一任任期为大总统。1917年与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之名入京,之后发生张勋复辟。事后黎的总统职位为原副总统冯国璋所取代。1922年直奉战争后,徐世昌被驱逐,黎再接徐世昌的第二任任期为总统。次年由曹锟接任总统,黎下野。之后赴天津经商。1928年病逝天津。1935年国民政府于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font></div><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6519484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7178299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七、张作霖<br/> <br/>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出生于辽宁海城县城西小洼村。张作霖幼年家境贫寒,1894年投入驻营口的毅军甲午战争失败后,1895年3月被遣返,回到故里,投身草莽。1902年被官府收编,任巡警马队帮带、统带,因剿匪有功升为洮南镇守使。 <br/> <br/> 武昌起义时,张作霖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后出任“关外练兵大臣”。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1912年被任命为第27师中将师长,袁世凯称帝后,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帮助下控制了辽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与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 <br/> <br/> 1922年4月,发动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后,张作霖挟“东三省议会”推举自己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自治。1924年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打败直系军阀,控制北洋政府。1926年称安国军总司令。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br/> <br/> 1928年4月,奉军战败。6月2日,张作霖退出北京。1928年6月4月晨5时许,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时年53岁</font></div><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8147532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8369864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八、冯玉祥<br/>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冯玉祥清末时加入淮军,曾参与滦州起义,后投北洋军,任营、团、旅、师长。<br/> <br/> 1922年出任陆军检阅使,率其部队入陜西,并以此地为地盘,其军队因此被称为“西北军”。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在参战途中率军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逐溥仪出宫,脱离北洋军系,改编所部为“国民军”,电请孙中山北上。因无法抗拒直、奉系军阀的压力请来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挤。1925年,北方军阀联合攻打冯玉祥,冯不敌而退回陜西,后赴俄考察。1926年自苏联考察回国,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宣布所部加入国民党,出潼关参加北伐。<br/> <br/> 1927年宁汉分裂之际选择与南京合作,响应蒋介石在军中清除中国共产党人。1929年,冯玉祥不满国军编遣会议比例式裁兵原则的决议,称病离开南京,并于5月出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内外夹攻而失败,被迫离职前往山西。1930年联同阎锡山、李宗仁等与蒋介石对抗,引发中原大战,兵败后迁居山东。1933年5月26日与吉鸿昌、方振武、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时任察省主席的部将宋哲元并不支持,但又不便反对,因而离职,之后冯率军攻下由伪军占领的多伦,引起一阵骚动,但不久后便离察返鲁。抗战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介石撤职。1946年赴美国考察水利,并发表反蒋言论。1948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同年响应中共中央号召,由美返国参加新政协,不幸中途因轮船出事而于黑海遇难。笃信基督教,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font></div><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9278696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39502615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font size="4">九、张勋<br/> <br/> 张勋(1854--1923) 字绍轩,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1895年投袁世凯,任管带,1899年升至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的扈从。1911年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br/> <br/> 武昌起义后,江浙联军围攻南京,张勋兵败后退驻徐州一带。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辫子军"。1913年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旋调往徐州,任长江巡阅使。1916年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br/> <br/> 1917年6月,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至12日为皖系军阀段棋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被通缉。1923年病死天津。</font><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40419120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40571824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十、张宗昌<br/> <br/> 张宗昌(1881年 – 1932年),字效坤,山东掖县人。张宗昌出生穷苦家庭,幼年失学,父早亡。十八岁后到东北闯荡流浪,之后因为在哈尔滨杀人,到海参崴做了土匪。辛亥革命后,率一众绿林兄弟投靠山东都督胡瑛,后转到上海,在陈其美部下任光复军的团长。<br/> <br/> 1913年,张宗昌升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二次革命时,张宗昌第阵前倒戈,投靠冯国璋。1916年11月,冯国璋出任代理总统,张宗昌则任侍卫武官长。1918年,张宗昌又出任江苏第六混成旅旅长,随张怀芝赴湘参加对南方军队的作战,结果大败而逃,改任暂编第一师师长。1921年,张宗昌又奉命率部入江西与江西督军陈光远交战,兵败后本来欲投靠直系曹锟,因吴佩孚反对而作罢,于是改投奉系张作霖。之后因为替张作霖收编了一帮东北土匪,被任为吉林省防军旅长,再招揽数千流落中国东北的白俄部队,发展至近万人马。<br/> <br/>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宗昌率兵入关,转战江苏,打败孙传芳部,进驻上海。后任山东省军务督办,兼省主席。1926年国民党北伐,张作霖、孙传芳合作组”安国军”对抗,张宗昌为副司令。1927年初,张宗昌部在南京上海一带被国民革命军打败,退回山东。宁汉分裂期间,张宗昌进攻冯玉祥军队,又大败。之后张的余部在山东被白崇禧收编,张本人则逃到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怕张宗昌会附和日本,邀其回国寄居门下。1932年,张宗昌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之邀回到山东,离开济南时被刺身亡。</font></div><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42144385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十一、张绍曾<br/> <br/> 张绍曾(1879-1928)字敬舆。直隶大城(今属河北)人。日本士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毕业。归国后任督练公所总办、第二十镇统制。武昌起义后,通电要求清廷立宪。又与吴禄贞密商起兵事,被清廷猜忌,调任长江宣抚使(未赴任),以解兵权。袁世凯统治时期,加入进步党,先后受任为绥远将军,总统府顾问等职。1922年以后连任三届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并曾任国务院总理。后随黎元洪倒台而退出政界。1928年被刺身亡。</font></div><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43234874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4552868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十二、蔡锷<br/> <br/>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br/> <br/> 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遗体由日本运回,葬于长沙岳麓山上。</font></div><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46109162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十三、刘庆恩<br/> 刘庆恩1869年出生在四川省德阳孝泉。因家庭贫穷而读书不多,后被其叔父送入广东水陆学堂学习。1895年,刘庆恩跟随清末将领刘永福在台湾抗击日军。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刘庆恩毅然辞去军职,受聘于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湖北枪炮制造厂。后来又被送往日本留学,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机械和枪炮制造。毕业后仍回到湖北枪炮制造厂。<br/> <br/> 1909年,刘庆恩又被派往德国克鲁伯兵工厂学习新技术。辛亥革命爆发后,刘庆恩被委任为汉阳兵工厂第一任总办,开始专心试制枪炮。1915年,刘庆恩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支自动步枪。后又试制成功大炮,名曰“庆恩炮”。1929年4月,刘庆恩在上海去世。</font></div><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47351239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十四、张之江<br/> 张之江(1882年—1966年),字子姜,号保罗,河北沧州盐山县人。1901年,应征入清政府新军,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后加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旅长、师长、军长。1924年随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西北军改编为国民军,1926年冯玉祥下野后,张之江继任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军在奉直晋系军阀的进攻下失败,张之江脱离军界。之后张致力于武术和体育事业,1927年创办中央国术馆,1933年创办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1936年国术馆代表团曾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表演宣传中国武术。国术馆学员还曾在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表演武术。张之江是使中国武术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之江担任过政协委员,并继续致力于武术事业,1966年逝世于上海。</font></div><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4996219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style="FONT-SIZE: 12px;"><font size="4">十五、伍廷芳<br/> <br/> 伍廷芳(1842年-1922年)本名伍员,字廷芳,祖籍广东新会,在新加坡出生,三岁时随父亲回中国,在广州读书。太平天国起后,1856年十四岁时转往香港求学,在香港圣保罗书院就读。毕业后于香港的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等任翻译。1874年自费赴英国留学,在林肯法学院攻读法律。1876年获得大律师资格,之后回香港执业,是香港首名华人大律师。1878年获港督轩尼斯委任为首名华人太平绅士,1880年获任为前香港定例局首位华人非官守议员。 <br/> <br/> 1882年,伍廷芳接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邀请,任洋务委员,成为李鸿章的幕僚。其间曾参与中法和约、马关条约等的商议,亦曾任中国铁路公司总办等职。1896年奉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等国,当中以留在美国时间最长。1902年伍廷芳回中国,与沈家本同任法律修订大臣。之后至1906年期间,拟订了中国最早的商业法;提出废除凌迟等酷刑;并按欧美等国办法起草诉讼法,建议使用陪审团制度。1907年,伍廷芳再次出使美国、墨西哥、秘鲁及古巴,在美洲目睹主张推翻满清的高涨革命浪潮。1910年回中国后寓居于上海。 <br/> <br/> 1911年辛亥革命后,伍廷芳支持革命,于12月的南北议和中代表南方军政府。1912年1月1日民国建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4月袁世凯掌权后,伍廷芳离职,再寓居上海。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为总统。伍廷芳出任段祺瑞总理政府的外交部长。次年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被黎元洪解除职务后,伍廷芳一度出任代理总理。后来段祺瑞专权,伍廷芳于1917年12月追随孙中山先生前往广州,出任护法军政府的外交部长。及后伍廷芳一路追随孙中山。1921年孙中山于广州就任非常总统,伍任外交部长,兼财政部长、广东省长;更曾一度任代行非常总统。1922年6月23日病逝广州。</font></div><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3/20073221350185026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p>江西督军陈光远也应算是北洋军阀,但我没有他的照片。</p><p>陈光远字秀峰,河北省武清县崔黄口人。曾祖陈峨,前清廪生,官祁州学官。祖陈文泰,武庠生。父鉁,无功名。他幼年时在本乡粮店商学徒,因与铺里掌柜不睦,从戎参军,这时是荣禄任直隶总督。后充教练,受知于后任总督袁世凯,继升统领,以功累秩进为总兵,而第四镇协统,旋升统制。辛亥革命率军随冯国璋攻陷汉口、汉阳,进取龟山。捷报传到北京,清廷赏给他头品顶戴和赏穿黄马褂,壮勇巴图鲁名号,以提督记名简放。民国成立,授勋三位,任赤峰镇守使,会办热河军务,不久袁世凯成立模范团,调他到北京,组织建军,他以团附代团长职权,团长初为袁世凯自兼,后由袁子克定领导。袁死后,模范团改编为陆军第十二师,陈任师长。张勋复辟,陈任讨逆军中路总司令。事平后,晋为勋二位,初段祺瑞发表他为绥远都统,冯国璋改任为江西督军。徐世昌任总统时,晋升为鉴威上将军,并授以宝光嘉禾文虎勋章。他生于同治癸酉年旧历八月十七日,死于一九三九年旧历七月初二,时年六十七岁。他的元配赵氏,无所出,次配蒋氏,生四子一女,国荫、余荫、庆荫、禄荫,其女排行第二;三太太韩华堂生三子,豫荫、金荫、铁荫。义子张子纯,其父原是陈的团长,以作战阵亡,仅此一子,陈笃念袍泽,收为义子,抚养成人,因而临终遗嘱,给以一份财产。由于他拥有巨资,他的儿子们姻联阀阅,蔚为显族。长子娶龚心湛之女,二子娶津市巨商振德店黄丹甫之女,三子娶天津“李善人”家李颂臣之女,四子娶张锡元(字嘏臣)之女,五子娶潘复之女,六子娶张勋之女,七子娶孙传芳之女。因此,家门鼎盛,人多侧目。陈光远在天津租界的军阀中,成为一个首屈一指的百万富翁。<br/></p> 不错!有了更深的了解!表示感谢! <font size="4">冯国璋和冯巩还挺像的哈!</font> <p>补一张吴佩孚的墓地,一个“大球”,呵呵</p><p> </p>http://img64.pp.sohu.com/images/2007/3/14/12/19/111e56dc404.jpg <font size="4">芝泉,子玉,雨亭,绍轩.那时的中国人真会起名字.</font> 这组文献我收藏了 谢谢楼主 很不错哦!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