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发表于 2007-3-3 21:58:00

[原创]东西太平街和涭水河胡同

我曾经居住过的西太平街以及附近的几条街巷曾经是唐代幽州城和金中都的遗迹,这是非常使我始料未及的。<br/><br/>涭水河胡同位于石驸马大街与头发胡同之间,西口在南沟沿,东口在宣武门内大街。涭水河应为臭水河的谐音或者讹误。名称一共有涭水河、受水河、臭水河、楸树河四种。和它类似情况的有现在赵登禹路西侧的福绥境胡同,原来是金城坊的苦水井胡同。 (1)<br/><br/>既然是所谓的臭水河,那么就是说明它在某一个时期至少是一条臭水沟。然而这条水沟的来历却不小,也不是一直就是臭水沟。唐代幽州建城时期,涭水河本来是幽州城北垣的护城濠。<br/><br/>1956年,在北海公园西侧的爱民巷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记载墓主周元长在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葬于蓟城东北七里龙道古原。1976年,在今西城区二龙路教育部院内又出土了一方唐代的墓志:“咸亨元年,迁柩于城东北之平原。”由此推断,唐幽州城的北垣当在今头发胡同延线,向西伸展至现在的白云观北侧。头发胡同北侧的小巷涭水河胡同,在当时就是北部的护城壕。 (2)<br/><br/>涭水河胡同西口向西就是东太平街和西太平街了。查地图可以明显地发现,东西太平街在南闹市口相交的地方,分别向东南和西南方向延伸了大约二百米。由北向南呈现一个倒V字形。如果说金中都的崇智门真的在闹市口迤南的话,那么东西太平街呈现的形状就应该是城门瓮城留下的痕迹。也许是瓮城外的街道,或者是瓮城外的,这就不重要了。由东西太平街向南走一百多米,在路东有一条胡同,名叫“园宏胡同”。这条胡同在朱新一的《京师坊巷志稿》中被称为“园洪寺街”。该书称“旧有园洪寺,今废。” (3)笔者由于就住在附近,所以曾经有几次走进这个已经荒废的寺庙。当然,那时候,所谓的园洪寺已经是一个居民大杂院了。所谓的园宏胡同,就在这座寺庙的南侧。这座院落很大,在西面的南闹市口有一个门,在南面的园宏胡同也有一个门。西侧的门有很高的台阶,不知道是不是原来山门的所在。院子里面有的建筑明显比正常的民居高大,一看就知道不是寻常的所在。只不过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是一座寺庙。不过1997年在进行南闹市口大街改造的时候,这个院子西侧由于马路的扩宽被拆除了一部分,现在临街的院门已经是后来新建的了。<br/><br/>崇智门只是金中都北侧的四座城门之一,在它的东面还有一座增辟的光秦门,位于头发胡同与宣武门内大街的连接处。由此也可以看出,从唐朝的幽州城到辽国的燕京——也就是所谓的辽南京,再到金中都,北京城市的建设还是有一定的延续性的,它们的位置大致处于明北京内城的西南侧。辽的南京大体仍沿袭唐代藩镇城的旧有规模(4)。 1123年(宣合五年),北宋在与金国联合作战之后,虽然收回了辽燕京,并将其改名为燕山府,但是由于战火和金人有计划的掠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1125年(宣合七年),金人在消灭了辽的残余势力之后,又兵分两路朝燕山府进攻。宋朝守将兵败继而投降,从此燕山府又落入了金人之手,遂改名南京。1149年(金元德元年),完颜亮轼金熙宗篡权,史称海陵王。并在天德五年下令迁都南京,是为金中都。金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把东、南、西三面加以拓展而成的(5)。 但是在日后金人与蒙古人的战争中,金中都多次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以至于忽必烈计划在北京地区建设大都的时候,不得不放弃了金中都,而改在旧城的东北方,以金国离宫广寒殿为中心建设新的都城。<br/>------------------------------------------------------------<br/> (1)《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第12页 [明] 张爵 著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br/> (2)《北京街巷图志》第14页 王彬 徐秀珊 著 作家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br/> (3)《京师坊巷志稿》第70页 [清] 朱新一 著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br/> (4)《北京史(增订版)》第79页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 著 北京出版社 1999年2月第一版<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5)《北京史(增订版)》第94页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 著 北京出版社 1999年2月第一版<br/>

弘德皇帝 发表于 2010-8-1 00:19:00

<p>臭水河胡同,南侧就是头发胡同,再往南也就是新华社了。太平街那块儿附近,有个奋斗小学,原址在新文化街与闹市口大街路口的西南角,都是平房,这几年学校已经盖起大楼了。东西太平街,一直走到西,离太平湖的西口也不远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东西太平街和涭水河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