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的节日市场供应
<p>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安排的!有经历的人谈谈吧!</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2/2007211749137217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2/2007211749136471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人人穷得叮当响,做个样子认人拍。 <p>父母说买什么都排队,而且得凭票,按人头发票</p><p>而且买的时候还得背毛主席语录</p><p>售货员说完“为人民服务”之后才能卖东西</p><p>好象瓜子过春节的时候一家就2斤</p> 东西是缺。但绝对没人涨价,也决无假货。火柴在北京2分一盒,到广州仍是。 <p>百姓的一切劳动成果都归国家所有,国家只给百姓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这个定义好象挺适合那个时代吧!</p> <p>一首诗歌,是文革前的:</p><p> 北京的市场<br/> 刘征</p><p>我走进北京的市场,<br/>迎面扑来水果的清香。<br/>亮紫的葡萄,鲜红的苹果,<br/>摆成一条条珠宝的长廊。</p><p>我走进北京的市场,<br/>饱看蔬菜的嫩绿娇黄,<br/>顶花的黄瓜,带露的西红柿,<br/>一堆又一堆,象小山一样。</p><p>我走进北京的市场,<br/>看愉快的交易一桩又一桩,<br/>顾客喜笑颜开川流不息,<br/>售货员敏捷的手象双燕飞翔。</p><p>我走进北京的市场,<br/>普通的谈话多么意味深长:<br/>“您多找了一毛钱,同志!”<br/>“这是您的皮包,再不要遗忘!”</p><p>我走进北京的市场,<br/>过客的耳语象桂花飘香:<br/>“我要买本《论持久战》寄给非洲的朋友。”<br/>“我要买顶草帽,明天下乡。”</p><p>这难道是普普通通的小事?<br/>不,是彩笔写下的壮丽诗章。<br/>我们坚决扫除了资本主义的瘟疫,<br/>社会主义——四个大字把人心照亮。</p><p> (选自《北京晚报》1963年9月22日)<br/></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7-2-1 18:49:23的发言:</b><br/><p>百姓的一切劳动成果都归国家所有,国家只给百姓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这个定义好象挺适合那个时代吧!</p></div><p></p>计划经济嘛,即使有钱,有些东西也是买不到的。 <p>百姓的一切劳动成果都归国家所有,国家只给百姓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p><p></p><p>这个定义是给奴隶社会下的</p><p>奴隶的一切劳动成果都归奴隶主所有,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油油</i>在2007-2-1 17:59:42的发言:</b><br/><p>父母说买什么都排队,而且得凭票,按人头发票</p><p>而且<font color="#ff0000">买的时候还得背毛主席语录</font></p><p><font color="#ff0000">售货员说完“为人民服务”之后才能卖东西</font></p><p>好象瓜子过春节的时候一家就2斤</p></div><p>你要把说相声的话当真的可就惨了.</p><p>郭德刚还说开直升飞机拿脚刹车,把胯骨轴磨没了,你也信?</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井儿胡同</i>在2007-2-1 20:20:10的发言:</b><br/><p>你要把说相声的话当真的可就惨了.</p><p>郭德刚还说开直升飞机拿脚刹车,把胯骨轴磨没了,你也信?</p></div><p>我妈妈爸爸和我说的,那段相声我从没听过。</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9:21:21编辑过]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西雅图的北京爷们</i>在2007-2-2 1:45:07的发言:</b><br/>我是打文革过来的人。整个文革8年我也几乎全在北京(其间只短时间在四川,湖北和陕西待过)。全国物资那时是匮乏,但北京的供应基本上还是有充足的保证的。照片上的人物和场景如果真是北京应当是可信的。另外,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证实一件事儿,就是说那阵儿商店里头售货员和顾客要互相念毛主席语录方能开始交易是一种过分的夸张。那前买东西都好排大队,本来就够急人的了,售货员和顾客哪还来的时间和心境对念语录?这种念语录的说法多少是受了姜昆的《如此照相》那段“相声”的影响。。。。</div><p>几张照片来自当时一个记录片中,拍摄地点是上海.从人物相貌衣着和环境布置即可看出.</p><p>(图中几人具有明显的苏南人特征,而且北京人不喜欢菜花和罐装固体饮料.)</p><p>上海是8类地区,居然与内蒙古的包头类别相同.工资明显高于6类的北京.</p><p>而且上海的日用品明显比北京天津要质优价廉的多.所以当时上海人极富优越感.</p><p>当时的大城市经常不定期地临时卖一些紧俏货,类似现在的折扣促销,但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p><p>只要排上队就有.无论你是官员(正局级以下)还是老百姓,机会均等.</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10:26:14编辑过] 那时售货员和顾客要互相念毛主席语录在一些地方或一些商店是有的,应该是68年底到69年初吧,其实只象征性的做了很短的时间,如同“忠字舞”一样,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燕山深处</i>在2007-2-2 10:21:48的发言:</b><br/>那时售货员和顾客要互相念毛主席语录在一些地方或一些商店是有的,应该是68年底到69年初吧,其实只象征性的做了很短的时间,如同“忠字舞”一样,只是“昙花一现”而已。</div><p>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父母是赶上了</p><p>我爷爷就是副食店的领导,后来还因为这个被打成“黑五类”</p><p>全家遣送回原籍</p><p>爷爷在监狱中含冤自尽</p><p>我都没见过他</p><p>咳,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全家的伤痛</p><p>我奶奶为了给爷爷平反,什么苦都吃了,睡桥洞,像乞丐一样的吃人家的剩饭,被人赶打</p><p>最后终于给爷爷昭雪了,爷爷最后连尸骨都没有,用了一捧黄土来代替骨灰</p><p>奶奶也没过上好日子,今年她正好去世10周年。</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10:28:22编辑过]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燕山深处</i>在2007-2-2 10:21:48的发言:</b><br/>那时售货员和顾客要互相念毛主席语录在一些地方或一些商店是有的,应该是68年底到69年初吧,其实只象征性的做了很短的时间,如同“忠字舞”一样,只是“昙花一现”而已。</div><p>准确时间是在66年"红八月"的时候,红卫兵发出通牒要求背语录.实行了大约不到10天,终因别扭而废止.</p><p>“忠字舞”类似于后来社会上流行交谊舞,只在单位内部业余时间学习.根本没有商店人员与顾客同跳的情况.</p><p></p> <p>哈,商店人员与顾客同跳的情况绝对没有,否则叫人看了岂不成了神经病!</p><p>在此相提并论地提起“忠字舞”只是说它时间也不长,单位也组织学习过,只热了一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11:05:34编辑过] <p>燕山深处,我引用了您的话,您可千万别多心啊!现在好些人根本弄不清楚那个时候的事的真伪了,总把假的当真的.</p><p>我无非是想借您的话题进一步说说.绝对没有批驳您的意思.呵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12:27:54编辑过] <p>没什么的,怎么会多心呢!大家共同探讨嘛。</p><p>来这里,能有机会向你们多学习,真的很高兴呢!</p> <p>图;真实可靠!反映了当时真实情况!物资虽然匮乏,但决无假货!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当时社会真实情况。怀念啊!!!</p> 哪位阿姨真能买俩菜花一只鸡! 这照片是摆出来的,当时为了宣传,都不是抓拍,先根据摄影师的要求摆出个样子,然后再拍,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了解下历史。 至少那时的人们比较真实 <p>假的,全是摆出来给外国人看的,当时北京的商品极度贫乏。就是买一块豆腐都要排很久的队。</p><p></p> <p>安排的,到节日时凭本或票供应。</p> <p>买东西本身应该是真实的,在拍照时,从艺术考虑可能"摆"一下,但不影响真实性.</p> 小时侯买东西没超市,那会叫合作社。买1毛钱黄酱拿碗盛去,边走边添回家剩半碗了,亏嘴啊那会~ 怀念那时候呀,现在吃什么都不如那时候香了 <p>怀念那时候呀,现在吃什么都不如那时候香了</p><p>六爷!您那时候是饿的!哈哈</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7-4-13 16:48:14的发言:</b><br/><p>怀念那时候呀,现在吃什么都不如那时候香了</p><p>六爷!您那时候是饿的!哈哈</p></div><p></p>呵呵呵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