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在旧京记忆中的高氏相声
<P> 在北京相声界,提起高德明的名字,老一辈的艺人无不挑指称赞;笔者曾经问过赵世忠、陈涌泉等老演员,他们在谈及高德明的相声时,那真可谓有口皆碑。</P><P> 高氏弟兄三人,以光、明、亮排序。高德光(1904—1950)一直在山东济南等地演出,直至客死他乡,可谓“独在异乡为异客”。高德亮(1913—1961)一生多为捧哏,晚年主要给高凤山量活,二人代表节目《数来宝》在五十年代风靡一时。高凤山称德亮为“三爹”,德亮亦是其相声门的师父。高德亮的捧哏以善于掌握火候著称,注重一段活推进的节奏,能以一句话领回逗哏“支”出去的地方,在北曲三团独具一格,尤擅捧子母哏。</P>
<P> 高家最具声誉者就是老二高德明先生。“高德明:(1911—1960)北京人。自幼随父学艺。10岁拜师学相声。后在北平、天津、济南等地演出。建国后任北京市曲艺团演员。擅演曲目有《醋点灯》、《财迷回家》、《梦中婚》等。”(《中国曲艺界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版,P715页)高德明的父亲高闻元人称“老高二”(应当还有一个兄弟高闻奎),而高德明也有“高二”的绰号,故父子共称为“大小高二”。高德明没有正式拜过师,自幼即随父学艺。后为入此门,在卢德竣(一为卢德峻,人称“卢三儿”)的坟头上叩师,这是相声界少有的。因此流传下来的相声家谱对此说法不一。像马三立先生记忆中将其归为第三代艺人,是冯昆志的弟子,还有其弟兄三人都归在其父门下的说法等等。在此聊多一说而已。</P>
<P> 高德明成名于北京,人们尽知;但他并非只在此演出,也同其他艺人一样,辗转于天津、山东等地,并且还曾远赴新疆。北京解放时,他去新疆参加了兵团文工团。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他当时的搭档绪德贵(焦德海之徒)先生去了内蒙古包头市,后来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此,被追为烈士,这也算相声界一件幸事吧。高绪二人成名极早,似乎没有录音遗世;相比起后来的王长友和福保仁,应该说二人的配合最为默契。后来高回京后,参加北京市曲艺团(后来改名为北京市曲艺三团),和相声“赵家班”主赵霭如(1899—1954)先生合作。赵去世后,又与老艺人谭伯如(1892—1976?)、王长友等先后合作。</P>
<P> 至于现在大家常听到的和福保仁合作的录音,多是在五十年代留下的。福保仁本不是此行人,原在宣武文化馆工作,后来调到三团。现存有二人合作的《造厨》、《揭瓦》、《赌论》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存有《梦中婚》的录音,但放得很少。高德明的另一拿手活《醋点灯》,好像没有录音,而且据前辈讲,现留下的文字稿(《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传统相声汇集》、《传统相声选集》中均收有此段)和当年的演出稿不尽相同,和今天我们常听的李伯祥杜国芝的《醋点灯》更是出入甚大。</P>
<P> 高德明和王长友(1912—1984)、王世臣(1922—2001)等也有三人相声留下,如《训徒》、《扒马褂》等,其中《扒马褂》留有剧照。</P>
<P> 此外,高德明演出的新节目也很有特色。德明先生本不识字,当时新活上的又紧,多靠识字的晚辈念词记活;即使如此,基本两三遍就可大功告成,且上台演出准响。如《来二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录音传世),本是王世臣的代表作,但据说他使得比王更好。另外,据前辈讲,当时高德明已有腿疾,上场拄大手杖,一拐一拐的;且其个高,长相又凶,但很有台缘。当时演《昨天》时,曾把人感动哭了,恐怕算得上“新版《哭笑论》”了。这虽然有一家之言的嫌疑,但也足见其功力,绝非今日常宝华诸君版本可比。</P>
<P> 高德明晚年境况不佳,据说死于心肌梗塞,1960年与世长辞。值得回味的是,他的死与绪德贵的死系同一病因,此病亦本非好治之疾,大概也算是一种鬼缘吧。翌年三弟德亮追随而去。自此,高氏一门已化作过眼云烟,湮没在旧京记忆中。</P>
<P> 之所以如此,个人认为:其一,北京曲艺团不景气;其二,高氏弟子稀少,即使是弟子,也未沿袭其特点发展。如今,高德明弟子中,于佑福先生健在,现居天津,是相声女演员中的老寿星。</P> <P>长见识 。谢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9-3-31 23:34:00的发言:</b><br/>
<p>希望斑竹能提供一些音频的下载或网络收听地址</p></div>
<p>请用关键词百度MP3搜索或者搜索关键词找相关人士的G宝盘(这个是要收费的)</p> 前者百度不收你费用,后者G宝盘主人本身不收费,但是注册要给网站钱. <p>希望斑竹能提供一些音频的下载或网络收听地址</p> <p> 高氏三兄弟,以高二爷(高君德明)最为有名,我有幸见过此君。大高个儿(起码有1.80米以上)紫糖脸儿,浓眉大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红于京津,还是在我儿时,记得是在前门外,鲜鱼口里迎秋剧场,高君德明在此表演相声。此君表演细腻、惟妙惟肖,由以模仿市井女人的包袱见长(行内称“使臭丢”)。在搂主提到的《赌论》就是一例。还看过高德明、王世臣、王长友表演的化妆相声《福寿全》,现在我还存有当时的戏报。</p>
<p> 其实,当初曲艺三团很有几位有名的相声演员,如以上提到的王世臣、王长友、还有谭伯儒、汤金成、罗荣寿等等,值得纪念,望楼主能给以介绍。</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山野村夫</i>在2009-4-3 11:06:00的发言:</b><br/>
<p> 高氏三兄弟,以高二爷(高君德明)最为有名,我有幸见过此君。大高个儿(起码有1.80米以上)紫糖脸儿,浓眉大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红于京津,还是在我儿时,记得是在前门外,鲜鱼口里迎秋剧场,高君德明在此表演相声。此君表演细腻、惟妙惟肖,由以模仿市井女人的包袱见长(行内称“使臭丢”)。在搂主提到的《赌论》就是一例。还看过高德明、王世臣、王长友表演的化妆相声《福寿全》,现在我还存有当时的戏报。</p>
<p> 其实,当初曲艺三团很有几位有名的相声演员,如以上提到的王世臣、王长友、还有谭伯儒、汤金成、罗荣寿等等,值得纪念,望楼主能给以介绍。</p></div>
<p>村夫老师,楼主是不会来了,他忙着连先生的书场和中华书局的编辑工作.没工夫来这里.要找他您去他新浪博客留言.</p> <p>清平客可谓是个小圣人了,呵呵,对评书的研究很深的。</p>
<p>音频等我找找啊,我喜欢高二爷的《zaochu》</p> 造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