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为什么城墙应该被扒掉?
<p>北京的现代化建设始于民国初期(1918-1928)。据《北平都市计划设计资料(第一集)》载:“...民国三年六月...开放旧京宫苑为公园游览之区,兴建道路,修整城垣...”在旧城西部建立新城的动议也是在那时首次提出。(董,2006,p3)</p><p><br/>日伪时期的规划对历史城市的保护曾有所考虑:首先,在城市定性上,规划强调北京是特殊的旅游城市;其次,规划规定新城在旧城西部建设。</p><p><br/>抗战胜利后的《北平都市计划大纲》沿袭并发展了日伪时期对城市的定性,强调了“整理故都文物,保存名胜古迹,提高文化水准,增进审美观念...”。</p><p><br/>北平和平解放后,一个由“海归”们,外国专家(苏联)和军人(叶剑英,聂荣臻)组成的都市计划委员会研究讨论规划方案。三年后,北京的发展方向由中共中央“拍板”定案——在老城的基础上发展。于是,北京的宿命,北京城墙的宿命,和成千上万生活在这城里面的人们的宿命也在这轻松拍下的板子下面决定了。(待续)</p> 这有历史背景的,包括当时的政治、国际关系、国家资金等诸多因素~ <p>无论是站在哪个历史环境,说“轻松的拍板儿”,恐怕都是不很合适的。</p> <p>跟地铁修建有关系yy</p> 因为她"不适合"发展的需求了,所以就"自然"的要消亡 <p>斑马说的对,关于北京发展方向的确定确实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地联系。如果是“一边倒”的倒向美国的国民党政府执政的话,很有可能梁思成就中标了。很奇怪,那时为什么没有“土鳖”,怎么都是些“海龟”在鼓捣?也没有什么“自力更生”之说。似乎领导人确实不知何谓“现代化”,因此一头倒向了“黄头发”的洋人,原来崇洋的风气从鸦片战争开始就没断过呀。所以也别说什么上海人说英语的怪话了,他们只是跟着伟人们向前进,把崇洋进行到底罢了,要说发扬光大,数风流人物,还看伟人。<br/>谢谢虫子的意见,我有时缺乏严谨,欢迎朋友们给我找语言,逻辑等等方面的错误不足。<br/>谢谢红章鱼和豆子的注释,事情其实很简单,很有逻辑性的。因为梁思成的名字没取好,因此他只能“思思”“城”,而不能“做”好“保护”工作了,他要换成梁宝成,或梁虎城。。。因为建国初,采取了那个样子的总规,这城墙的被拆,今天你们拍记队的活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p> 因为他们看不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