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若水 发表于 2008-2-19 21:45:00

<p>  漫步学友:我刚问过了,学校大门离教学楼是有一段距离,照片确实是因为拍摄角度原因,显得太近了.高个子女生是我班同学,而她弟弟是随父母和学院最后迁到西安,现还在西安工作,可能你们还认识呢.</p><p>  我的同学提供的学校这张照片很珍贵,使我们从记忆中看到了学校的原貌,和你提供的那张机械学院与附小两块牌子分挂在学院大门两边一样的珍贵,因为那是不同时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p><p>  再一次谢谢xinping同学,谢谢漫步学妹和关注附小的校友及朋友们!</p>

雨中漫步 发表于 2008-2-21 14:13:00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2/20082211412106070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2/20082211412107007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谁知道原来挂在学院大门口的牌子什么时间挪到了附小门口的?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1 23:55:00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2/20082212344555582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学校的大门建校时是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中间位置,如照片所示。后来机院修了东西走向的马路,学校大门又改到南边,但较xiping照片的位置要偏北和东一些。在学校一机部子弟小学正式更名为机院附小后,大门就是照片位置了,机院又把学校的南围墙扩大到大学生宿舍,食堂也扩大为礼堂,这样大门就又南移到xiping照片的位置,直到文革开始。<br/></p>

laojy 发表于 2008-2-22 20:08:00

<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font size="4">在我的记忆里一机部子弟小学建校时校门是朝南的,教学楼的东门正对进校门的路,路往北往北一直通到宿舍楼。这条路的东边是操场,西边是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楼的南边好象是食堂的平房,紧挨着南边的篱笆。当时学校没有围墙,是用竹篱笆把校园围起来的。</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还有点建议,恳请在京的校友们一是能否设法寻见在京的老师或者学校的负责人,听听他们讲讲学校的历史、故事、迭闻,提供一些资料、照片、图片等。可能还能给我们提供寻找老校友的线索。老师们年纪都已经大了,可能多数对上网做起来会有困难,校友们还是可以把这些发表在网上的。在网上能联系上的我们第一届的校友太少,这部分人已经开始踏上寻找马克思的路程。再晚了,在这部分人记忆中的历史财富就会随他们的逝去而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二是能否与现在一机部子弟小学旧址上的学校,(是针织路小学?)取得联系,把我们网上搜集到重要资料提供给现在的学校,把它作为后来学校的历史资料保存起来,让他们知道这个校址以前的历史或故事。也延续了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历史。如果他们能有一个校史室把这些资料放在那里,让师生们浏览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我甚至还想到,能否在教学楼前或是校门有一块金属或是石料所做的牌子,上书“原一机部子弟小学旧址”。这样人们可以知道这个地方有一段值得回记住的历史,也让一机部子弟小弟的遗老、遗少们有个凭吊过去的精神记号。另外会更困难些,按现在北京的发展,这地方拆迁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位置好,楼层低,学校扩容余地大)。能否保住这几座建筑很难说,希望有能人遇到这种情况,能设法留点遗迹。是否说得有点愚腐,请校友们批评。</font></p><p><font size="4">说得不对的,大家尽管批评。</font></p>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2 22:53:00

<font size="4"><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laojy学长:</font></strong>针织路小学并未将我们学校作为他们的前身历史。也有校友去问过,没有我们学校的任何档案保留。我们学校所有老建筑,除教工宿舍楼以外,其他都已经拆除了。</font>

心有灵犀 发表于 2008-2-23 20:09:00

回复:(古刹听松)[upload=jpg,door.jpg]UploadFile/...

<p>的确是因为角度问题,里面是过了食堂才到教学楼呢,各位记的没错!</p>

老童 发表于 2008-2-24 20:4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古刹听松</i>在2007-4-14 23:53:30的发言:</b><br/>根据各位师弟妹的提示,有修改了一下,看是否还有问题,大家提意见,我再改。<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4/20074142352495270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div><p>我是1955年初,以插班生的名义入的学,到1960年小学毕业。我入学时,还没有六年级,到1956年后才有了六年级。我父母都是原一机部船舶局的,后改名为第九总局。我们家有四个人在子弟小学上学。你们说的苏曼丽是我们班的,她家里的事还是不要谈了。至今,我还记得班里很多同学的名字。六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是赵寰老师,另一个班的老师姓张,好象就在院里住。华老师和廖老师,我也曾很熟。你们说的很多事我们都还记得,但有些偏差。食堂是1957年前后盖的,在这之前一直用的是教学楼三层的一个大教室,图书馆在这个大教室的后台位置。</p><p>老的学校大门是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后来改到食堂旁边。</p><p>上图的比例与我记忆中的偏差似乎很大。</p>

老童 发表于 2008-2-24 20:47:00

<p>第一任校长姓马,后任校长姓谭。谭校长的儿子与我是同一届的,后来在北京经济学院附中当到校长,在北京东方德才学校校长的位置上退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7 14:33:11编辑过]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5 08:52:00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老童学友,热烈欢迎您的到来。您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建校时,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完整在学校读完的住校生。我虽然跟你一届,但是比你晚来一年而又早离开学校一年。许多记忆远不如你,但是你说的情况跟我的记忆是相符合的。我们这个年级在</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8</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由于学费提高,转走不少同学,只有两个班。你说的苏蔓丽分班后和我不是一个斑,后来没有接触,我的印象是她们家是华侨,同学们说她回南洋了,如果你跟她一个班,这样我们两个就不是一个班的了。我曾在文革遇到过一个你们班的女同学,长的很漂亮,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互相都不认识。我问她一些同学,她都知道。其中提到一个名气很大的男同学叫张树仁的,一表人才的,他有个哥哥叫张达仁,你是不是就是他了?我们班的同学我有记忆,但是由于离校早,大部分想不起来了。仅仅记得几个好朋友,柳刚,陈琨岗,秦饴中,王恒,张远等等还有几个女同学秦秦,刘允中,王金玲等,你们班我只记得张树仁,其他名字是想不起来了。</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关于你说的平面图我后来参考其他校友的图又画了一个,比例应该差不多,你说学校大门最早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中间,后来移到南边,我们记忆是一致的。但是食堂我在的时候是在在外边,没有在三楼。三楼整个是礼堂,我们在里开会看电影,这我与其他校友回忆是一致的。我的这个图食堂和大门位置可能有出入。</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你在学校呆的时间最长,可以说是活历史。目前我们有一个重大历史问题没有解决,你肯定知道。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学校由一机部子弟小学改为机院附小的。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解决。</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nbsp;</p><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2/2008225854524256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5 8:55:01编辑过]

老童 发表于 2008-2-25 09:5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古刹听松</i>在2008-2-25 8:52:56的发言:</b><br/><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老童学友,热烈欢迎您的到来。您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建校时,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完整在学校读完的住校生。我虽然跟你一届,但是比你晚来一年而又早离开学校一年。许多记忆远不如你,但是你说的情况跟我的记忆是相符合的。我们这个年级在</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8</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由于学费提高,转走不少同学,只有两个班。你说的苏蔓丽分班后和我不是一个斑,后来没有接触,我的印象是她们家是华侨,同学们说她回南洋了,如果你跟她一个班,这样我们两个就不是一个班的了。我曾在文革遇到过一个你们班的女同学,长的很漂亮,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互相都不认识。我问她一些同学,她都知道。其中提到一个名气很大的男同学叫张树仁的,一表人才的,他有个哥哥叫张达仁,你是不是就是他了?我们班的同学我有记忆,但是由于离校早,大部分想不起来了。仅仅记得几个好朋友,柳刚,陈琨岗,秦饴中,王恒,张远等等还有几个女同学秦秦,刘允中,王金玲等,你们班我只记得张树仁,其他名字是想不起来了。</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关于你说的平面图我后来参考其他校友的图又画了一个,比例应该差不多,你说学校大门最早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中间,后来移到南边,我们记忆是一致的。但是食堂我在的时候是在在外边,没有在三楼。三楼整个是礼堂,我们在里开会看电影,这我与其他校友回忆是一致的。我的这个图食堂和大门位置可能有出入。</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你在学校呆的时间最长,可以说是活历史。目前我们有一个重大历史问题没有解决,你肯定知道。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学校由一机部子弟小学改为机院附小的。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解决。</span></p></div><p>你说的对。在58年重新分班前,我们年级有四个班,后来变成两个班。张树人兄弟(妹)三人都曾当过大队长,他们的父亲是原销售局的,母亲姓梁,是个当时很有名的护士。我是一个学习型的学生,不出名。分班后陈琨岗和我一班,现任中国齿轮工业协会秘书长。其他人,我都不记得了。分班前,我们班有一个叫涂国正的,好象也是住在汽车局。</p><p>你的新图位置有所调整,应该是对的。我可能笔误,在三楼的不是食堂而是礼堂。新食堂建设之前,食堂是在教学样南侧的一排平房中。子弟小学改为机院附小,应该是在正式成立北京机械学之后,这时你已经离开学校,可能不了解罢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 18:48:30编辑过]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5 11:5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童</i>在2008-2-25 9:57:51的发言:</b><br/><p>你说的对。在58年重新分班前,我们年级有四个班,后来变成两个班。张树人兄弟(妹)三人都曾当过大队长,他们的父亲是原销售局的,母亲姓梁,是个当时很有名的护士。我是一个学习型的学生,不出名。分班后陈琨岗和我一班,现任中国齿轮工业协会秘书长。其他人,我都不记得了。分班前,我们班有一个叫涂国正的,好象也是住在汽车局。</p><p>你的新图位置有所调整,应该是对的。我可能笔误,在三楼的不是食堂而是礼堂。新食堂建设之前,食堂是在教学样南侧的一排平房中。子弟小学改为机院附小,应该是在正式成立北京机械学之后,这时你已经离开学校,可能不了解罢了。</p></div><p></p><p>老童学友:你说的张树人兄弟(妹)三人都曾当过大队长,真是奇迹。他们兄妹三人我都见过。我们当时许多同学都对他们挺崇拜。我后来碰到你们班的那个女同学告诉我张树人后来没有考高中,直接就业了,这不知道对不对?您说他母亲姓梁,是个当时很有名的护士,我也想起来了,北京日报曾经登载过他母亲的事迹和大照片,同学们说他母亲给病人打针有绝招,不疼。</p><p>顺便问,你毕业离校时已经改名机院附小了吧。涂国正好象不是汽车局子弟,您我判断是家住百万庄或者甘家口一带。</p>

雨中漫步 发表于 2008-2-25 14:17:00

<p>听松大哥终于等来同届同学了,可喜可贺啊!</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5 22:03:02编辑过]

老童 发表于 2008-2-25 17:4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古刹听松</i>在2008-2-25 11:56:13的发言:</b><br/><p></p><p>老童学友:你说的张树人兄弟(妹)三人都曾当过大队长,真是奇迹。他们兄妹三人我都见过。我们当时许多同学都对他们挺崇拜。我后来碰到你们班的那个女同学告诉我张树人后来没有考高中,直接就业了,这不知道对不对?您说他母亲姓梁,是个当时很有名的护士,我也想起来了,北京日报曾经登载过他母亲的事迹和大照片,同学们说他母亲给病人打针有绝招,不疼。</p><p>顺便问,你毕业离校时已经改名机院附小了吧。涂国正好象不是汽车局子弟,您我判断是家住百万庄或者甘家口一带。</p></div><p>我毕业时,学校已经改名成北京机械学院附小。我的记忆是有些差,涂国正是住在三里河的,他经常和姜甡在一起玩。</p><p>张树人初中和高中都在110中学上的,毕业后去哪里就不知道了。我们班现在混的最好的大概是刘克崮,他曾任辽宁省副省长,现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应该不会退休。我家是住在百万庄,好象当时住在那里的主要有原一机部销售局、船舶局、机车局和供应局的子弟。放假时,在院里玩弄的大部分都是子弟小学的学生,很是热闹。</p>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5 18:4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童</i>在2008-2-25 17:48:37的发言:</b><br/><p>我毕业时,学校已经改名成北京机械学院附小。我的记忆是有些差,涂国正是住在三里河的,他经常和姜甡在一起玩。</p><p>张树人初中和高中都在110中学上的,毕业后去哪里就不知道了。我们班现在混的最好的大概是刘克崮,他曾任辽宁省副省长,现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应该不会退休。我家是住在百万庄,好象当时住在那里的主要有原一机部销售局、船舶局、机车局和供应局的子弟。放假时,在院里玩弄的大部分都是子弟小学的学生,很是热闹。</p></div><p>百万庄我们学校的学生最多。我去玩过。柳刚父母是二机部搞原子能的,唱歌很好,名气不小。是朝阳区第一,老师老带着他去参加各种比赛,课都不怎么上了。您如果没有印象,多半他后来转走了。您认识我们分班前的同学吗?男生叫董国通,女生叫王怡平和张旬。他们在学校提高学费后转学了。</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5 18:46:38编辑过]

老童 发表于 2008-2-25 19:5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古刹听松</i>在2008-2-25 18:45:04的发言:</b><br/><p>百万庄我们学校的学生最多。我去玩过。柳刚父母是二机部搞原子能的,唱歌很好,名气不小。是朝阳区第一,老师老带着他去参加各种比赛,课都不怎么上了。您如果没有印象,多半他后来转走了。您认识我们分班前的同学吗?男生叫董国通,女生叫王怡平和张旬。他们在学校提高学费后转学了。</p><p></p><br/></div><p>柳刚的名字好象还有一点印象。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印象了。</p><p>分班后,我们班的同学中,记忆中有陈琨岗、许连敏、史其宝、张树人、牛小清、李淮凌、姜甡、刘克崮、杜永宜、年玉英、胡俊风、胡澄靖、邓鹤飞(邓济生的姐姐)、陈小蒙、……。也许过些日子还能想出几个来,但大多没有联系,不过有些人是很有名气的,在网上一搜就可以找到。</p><p>由于我来的晚,2000多层楼都看不过来,要分几天看。今天无意中在peipei200791上传的照片中发现了我自己。在吴运铎来我校讲座时,同学们选我上台进行服务工作。照片中背对的男孩子就是我,我家人看了都确认是我。真是意外的很。感谢peipei200791!</p><p></p>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5 20:53: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童</i>在2008-2-25 19:51:41的发言:</b><br/><p>柳刚的名字好象还有一点印象。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印象了。</p><p>分班后,我们班的同学中,记忆中有陈琨岗、许连敏、史其宝、张树人、牛小清、李淮凌、姜甡、刘克崮、杜永宜、年玉英、胡俊风、胡澄靖、邓鹤飞(邓济生的姐姐)、陈小蒙、……。也许过些日子还能想出几个来,但大多没有联系,不过有些人是很有名气的,在网上一搜就可以找到。</p><p>由于我来的晚,2000多层楼都看不过来,要分几天看。今天无意中在peipei200791上传的照片中发现了我自己。在吴运铎来我校讲座时,同学们选我上台进行服务工作。照片中背对的男孩子就是我,我家人看了都确认是我。真是意外的很。感谢peipei200791!</p><p></p></div><p>陈琨岗分班前和我一班,我们两个共同爱好是足球,他球踢的好,跑的飞快,而且身体很壮实。记得中国和印尼足球世界杯予选赛,他是我们班唯一一个去先农坛体育场看球的,大家围着他听他讲现场比赛情况。我们羡慕不已。他答应下次再有比赛一定给我搞张票。谁知中国队后来输了,我们也从此失去联系50多年了。</p><p>你说的同学史其宝是我分班前同学,胖胖的 他是机院子弟。他家开始就住在学校南围墙和大学生宿舍之间的一间平房里,我们经常隔着围墙喊他。有时他也给我们拿点吃的来,记得好象有窝头,但是我们觉得挺好吃。</p><p>刘克崮,网上看了照片,遗憾还是没有认出来。另外请你把peipei200791上传的照片传上来或者你告诉我页数,我也一时找不到。</p>你说的其他同学遗憾我都没印象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5 20:59:11编辑过]

雨中漫步 发表于 2008-2-25 21:48:00

<p>听松大哥:老童学长说的照片在65页。</p>

雨中漫步 发表于 2008-2-25 21:5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童</i>在2008-2-25 19:51:41的发言:</b><br/><p>柳刚的名字好象还有一点印象。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印象了。</p><p>分班后,我们班的同学中,记忆中有陈琨岗、许连敏、史其宝、张树人、牛小清、李淮凌、姜甡、刘克崮、杜永宜、年玉英、胡俊风、胡澄靖、邓鹤飞(邓济生的姐姐)、陈小蒙、……。也许过些日子还能想出几个来,但大多没有联系,不过有些人是很有名气的,在网上一搜就可以找到。</p><p>由于我来的晚,2000多层楼都看不过来,要分几天看。今天无意中在peipei200791上传的照片中发现了我自己。在吴运铎来我校讲座时,同学们选我上台进行服务工作。照片中背对的男孩子就是我,我家人看了都确认是我。真是意外的很。感谢peipei200791!</p><p></p></div><p></p>学长:我认识杜永宜,胡俊风是机院子弟吧?她弟弟和我同学。另外照片上的女孩子叫什么?女老师是金老师,男老师是谁?你还记得吗?老童学长怎么知道这里的?能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5 22:05:05编辑过]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5 22:18:00

老童确认peipei200791上传的照片是吴运铎来我校讲座,这是一个巨大发现,记得我们争论过是否是吴运铎,当时说法很矛盾,现在基本上可以确认了。这些照片好象有校友要过。但是不能确认。

老童 发表于 2008-2-26 06:5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雨中漫步</i>在2008-2-25 21:54:17的发言:</b><br/><p></p>学长:我认识杜永宜,胡俊风是机院子弟吧?她弟弟和我同学。另外照片上的女孩子叫什么?女老师是金老师,男老师是谁?你还记得吗?老童学长怎么知道这里的?能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吗?<br/></div><p>记忆中杜永宜是我们班的班长。胡家的老大是胡俊风、老二是胡澄靖,还有几个孩子我记不得了。那张照片好象是在搞一个各年级向吴运铎献礼的活动,金老师是当时的大队辅导员吗?男老师看不清。当时班里选两个人上台提供服务,主要是端茶送水。选上我时还感到很荣幸,另一个选上的女生好象是陈小蒙,她当时是吴家的邻居。</p><p>这里我是在查资料时,无意中发现的。</p><p>我还想起一些同学的名字,但已经记不起来是不是分班以前的了,有些不是我们年级的。如:王亚东(原401厂,现3501厂子弟)、丁长乐(其母是附小老师)、谭先竹(谭校长的儿子)、程X君(院内子弟)、陆致成(现清华同方集团总裁)、翁永宁和翁永曦兄弟(北京某公司的负责人)、苏阳(原家住百万庄附近的黄瓜园)、郭路生(著名诗人,已去逝)、王彦(大队长,庆祝少先队成立十周年时,曾在大会堂的主席台上与彭真一起就坐,好象还有照片)、王刚(爱跳撑杆跳)。记忆好象在一点点的恢复。</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8:12:21编辑过]

老童 发表于 2008-2-26 07:3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三</i>在2007-9-16 21:49:49的发言:</b><br/><p></p><p>听松大哥,这大概是在练团体操,你看出这照片是在什么地方照的吗?教学楼前?宿舍楼前?</p><p></p><br/></div><p>这张照片应该是在练团体操。1959年在为第一届全运会做准备时,我也参加了练习,但没有能够上场。上高中后,1965年我参加了第二届全运会的团体操,当时参加的是表现青年气质的火炬操。会后发了鞋、布票和粮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8:06:15编辑过]

老童 发表于 2008-2-26 08:0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三</i>在2007-9-13 22:00:38的发言:</b><br/><p>听松大哥真的很仔细,说的不错,这张照片是在宿舍楼的洗脸房中照的。</p><p>我认为这张照片是想说明,学生们在学校中生活自理,讲究卫生,热爱劳动(洗手绢)等。</p><p></p><p>前面的几张照片也相当有意义,比如去学校外面的农村收洋白菜,是我所亲历过的,剩下的白菜根,还要收起来,拿回学校做咸菜吃。还有一张是学生们种篦麻的,也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全国上下种篦麻支援工业的情形。</p><p>这些照片真是难得!!!!</p><p>关于贵族学校的议论,我在最早几篇贴子中就提出过。这样的议论只是耳听传言,很难服人。</p><br/></div><p>我记得,我们不仅要参加周围农村的劳动,自己学校试验田的劳动,还要自己洗衣服。一二年级要自己洗手绢袜子,三四年级要自己洗内衣;五六年级要自己洗所有的衣服。记得六年级时还拆洗过被褥。后来我插队和上大学时,很多同学看到我自己能作上自己拆洗的被子,都还觉得很奇怪。他们那里知道,这是在我们学校练的“童子功”。我们学校的教育思想,很多是来自延安精神。</p>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6 10:29:00

<p>这张是peipei200791上传的照片,经童校友确认是吴运铎来我校讲座时的照片,而且他本人就在上边,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幸亏老同学的发现,否则真的被遗忘了。</p><p>http://bbs.oldbeijing.org/showimg.asp?BoardID=21&amp;filename=2007-9/20079269261482321.jpg</p>

老童 发表于 2008-2-26 20:32:00

<p>我用了三天的时间才将所有的帖子浏览了一遍,看来校友们是做了很多追忆的工作,也使我回忆起当年在校的一幕幕活生生的画面。</p><p>松友说的这张照片,我感到很惊讶。我家里现在还有那个时期我的照片,可以明显看出是一样的,虽然这只是个背影。吴来校做报告的时间,推算应该是在1959年春到1960年春之间,因为我在1960年6月就毕业了,离开了小学。至于后来是否还请过吴做报告,我就不清楚了。我妹妹与吴的儿子是一班的,她是1963年毕业的。</p><p>另外有几点附带说明一下,不一定对。我入学是也曾发过校徽,上面的写记得是“第一机械工业部职工子弟小学”。这种校徽比后来发的附小校徽要长些。同时,提醒一下我们的小学是职工子弟学校,不是<font face="黑体">干部子弟</font>学校。这一点的性质上与海淀的“八一学校”可完全不同。我们的学校里有部长、局长、处长的子女,但也有工人、贫民的子女。困难时期,我们也一样吃菜粥、大麦面、红薯面、绿豆面的饽饽、白薯干,但由于有一些补助还是能够吃饱,这一点可能与农村不同。</p><p>小学建校时的照片中不会有我,我是大约在一个月后(三月份)才入学的。但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见后面有一片平房,哪是一个住家,该家的一个孩子和我同班。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这个房子才拆掉。</p><p>我记得华老师和廖老师来得都比较晚,可能是在1958年前后来校的。</p>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6 21:2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童</i>在2008-2-26 20:32:54的发言:</b><br/><p>我用了三天的时间才将所有的帖子浏览了一遍,看来校友们是做了很多追忆的工作,也使我回忆起当年在校的一幕幕活生生的画面。</p><p>松友说的这张照片,我感到很惊讶。我家里现在还有那个时期我的照片,可以明显看出是一样的,虽然这只是个背影。吴来校做报告的时间,推算应该是在1959年春到1960年春之间,因为我在1960年6月就毕业了,离开了小学。至于后来是否还请过吴做报告,我就不清楚了。我妹妹与吴的儿子是一班的,她是1963年毕业的。</p><p>另外有几点附带说明一下,不一定对。我入学是也曾发过校徽,上面的写记得是“第一机械工业部职工子弟小学”。这种校徽比后来发的附小校徽要长些。同时,提醒一下我们的小学是职工子弟学校,不是<font face="黑体">干部子弟</font>学校。这一点的性质上与海淀的“八一学校”可完全不同。我们的学校里有部长、局长、处长的子女,但也有工人、贫民的子女。困难时期,我们也一样吃菜粥、大麦面、红薯面、绿豆面的饽饽、白薯干,但由于有一些补助还是能够吃饱,这一点可能与农村不同。</p><p>小学建校时的照片中不会有我,我是大约在一个月后(三月份)才入学的。但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见后面有一片平房,哪是一个住家,该家的一个孩子和我同班。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这个房子才拆掉。</p><p>我记得华老师和廖老师来得都比较晚,可能是在1958年前后来校的。</p></div><p></p><p>老同学你说的对,我们是职工子弟小学,但是我记忆中也有北京市民的孩子,尤其高年级。曾经有一个朝阳区小学长跑冠军,家住朝阳门,每天早上跑步到学校,校长在大会上表扬。</p><p>老三他们说的吴运铎来校显然是在你之后。这样吴运铎就到我们学校两次。照片上这个老者应该是谁?吴运铎?怎么变成老师了?</p><p>你距离建校一个月就来校,建校照片你肯定能够找到熟悉的老同学,阿姨,老师,请雨中漫步发给你,你慢慢看。有熟悉的老师,阿姨。同学照片截下来发到网上,我们大家来认,因为你在学校呆的时间最长。</p><p>另外老同学是否有学校的老照片,我记得我们曾经到天安门,北海,景山,红领巾公园都照过相,可惜一张也没有留下。您能够收集到华老师照片吗?他是我们近十届学生共同的老师,可是很遗憾没有见到他的照片。</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21:49:13编辑过]

老童 发表于 2008-2-27 06:52:00

<p>在我印象中,讲台正中的人就应该是吴运铎。我们可以找一些他的照片来比较一下。我记得他好象是这个样子。他年龄当时应该是在四十岁左右,一支手上总是戴着一个手套。他当时的级别不小,是坐小车来的。主席台上的布局,也与我的回忆是一致的。1605层楼的第三、四张照片明显是在冬季,台上的老者应该在五十岁以上,不会是马校长或谭校长。</p><p>在我的记忆中,学校是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但我这里是没有相关照片的。但我记得,学校有历届毕业生的合影,如果搞到这些,可能会更清楚一些。建校时的照片人太多,象素太低很难仔细辨认。</p><p>peipei200791是不是会有些办法,建校十周年的那些资料是怎么得到的,会不会有毕业的合影?</p><p>&nbsp;</p>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7 08:5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童</i>在2008-2-27 6:52:02的发言:</b><br/><p>在我印象中,讲台正中的人就应该是吴运铎。我们可以找一些他的照片来比较一下。我记得他好象是这个样子。他年龄当时应该是在四十岁左右,一支手上总是戴着一个手套。他当时的级别不小,是坐小车来的。主席台上的布局,也与我的回忆是一致的。1605层楼的第三、四张照片明显是在冬季,台上的老者应该在五十岁以上,不会是马校长或谭校长。</p><p>在我的记忆中,学校是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但我这里是没有相关照片的。但我记得,学校有历届毕业生的合影,如果搞到这些,可能会更清楚一些。建校时的照片人太多,象素太低很难仔细辨认。</p><p>peipei200791是不是会有些办法,建校十周年的那些资料是怎么得到的,会不会有毕业的合影?</p><p>&nbsp;</p></div><p></p>老同学放心,那张照片原版是5M的,现在有事情,回头我发给你。我也认为讲台正中的人就应该是吴运铎。他比较瘦而且是长脸。1605层楼的第三、四张照片劳作报告的到底是谁,希望老同学回忆一下。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8-2-27 15:37:00

<p>1955年建校全体师生合影是雨蒙蒙提供的,你说的同学老师大部分都在里边。十分珍贵难得。等着看你历史挖掘的成果。</p><p>历届毕业生照片随机院西迁已经丢失,有校友已经问过了。只能民间收集了,至今还没有看到,很遗憾。</p><p>学校活动照片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我们班照过不少,女同学很多保留了,她们拿到班上看,是一个男老师负责照相,一般阿姨带领我们,我们是徐阿姨,再早是孟阿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7 15:39:32编辑过]

老童 发表于 2008-2-27 22:42:00

<p>徐阿姨名字可能是徐文英,56年时大概不到二十岁;58年前后转为一年级的老师。有一个蒋阿姨,个子很矮,没有多久就转走了。管住校生的陈老师,大家对她印象非常好,我们离校时也有五十岁左右了。</p><p>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去北海玩,好象是廖老师和我们在一起,是否照相了,记不清楚了。</p><p>我们毕业班的合影,班主任老师、宁主任和校长处可能有。但他们均已经不在世了,不知道他们的子女是否还保留着这些东西。</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8 6:45:36编辑过]

老童 发表于 2008-2-28 06:57:00

<p>雨中漫步发来建校时的合影,已经收到,非常清楚。老师们的模样还依稀记得,但同学们的模样已经很难想象了。我们那个年级当时是一年级,可能是坐在地上的那些人,模样与毕业时相差很大了,何况已经五十三年了,慢慢来吧。</p><p></p>
页: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查看完整版本: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