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 发表于 2006-12-4 15:05:00

[公告] 12月09日(周六)胡同拍记活动预告

<p>集合时间:12 月9 日 中午12点30分</p><p>集合地点:地安门大街十字路口东南角</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6-12/2006124154137721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p>请各位新朋友加入请先仔细阅读一下:<a href="http://bbs.oldbeijing.net/dispbbs.asp?boardID=30&amp;ID=4428&amp;page=1">http://bbs.oldbeijing.net/dispbbs.asp?boardID=30&amp;ID=4428&amp;page=1</a></p><p>参加请跟贴,然后直接到集合地点,可直接与我联系,电话:13522460315</p><p>第一、鼓励大家在活动中,按拍摄习惯和行进速度自由分组。尽量避免大队行进。我会在开始之前,告诉大家大致路线,当然大家如果熟悉的话,可以自选其他路线。 </p><p>第二、鼓励大家以论坛为平台,自己相约去拍,可在平时,当然也可在周日。每位网友都可以发拍记公告,大家跟贴报名。我会给公告在“映像北京”中置顶,在活动当天解除。这样将我们的胡同影像记录活动化整为零,以增加我们的效率。</p><p>第三、老北京网以及胡同拍记组并非任何实体组织,而是网友借助网络平台,自发组成的胡同影像记录活动。旨在弘扬老北京传统文化,宣传和普及文物保护意识,并真实记录老北京的胡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迁。</p><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6 0:53:43编辑过]

老尹 发表于 2006-12-4 15:31:00

<p><font face="幼圆" size="4">谢谢你想的这样全面!</font></p><p><font face="幼圆" size="4">其实我们拍摄就是应该这样,因为自己心中都有自己的胡同.我们彼此认识胡同的感觉也应各不相同,就和我们在面对一个漂亮MM一样,角度不同,想法不同,所以接触的方式肯定就不一样了!</font></p><p><font face="幼圆" size="4">我感觉关键还是:我心拍我胡同!</font></p><p><font face="幼圆" size="4">望与我切磋!</font></p>

我爱北京西直门 发表于 2006-12-4 21:33:00

<p>哦,我是第一个报名的,2人。</p><p>能否介绍一下,这一片胡同有什么特点吗?</p>

小仨儿 发表于 2006-12-5 01:35:00

多好的地段,为什么不周日组织.老错开我

斑马 发表于 2006-12-5 01:4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小仨儿</i>在2006-12-5 1:35:28的发言:</b><br/>多好的地段,为什么不周日组织.老错开我</div><p>周日组织去门头沟您也没来啊?</p>

李杨 发表于 2006-12-5 09:27:00

我报名参加,离我家很近噢!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5 10:57:00

慈慧胡同极其的美啊!

洪瑜 发表于 2006-12-5 14:38:00

我参加12月9日的胡同拍摄活动

我很高兴加入这个组织,并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太好了。洪瑜

洪瑜 发表于 2006-12-5 14:42:00

我参加12月9日的胡同拍摄活动,我会准时到达集合地点。洪瑜

灯大附中 发表于 2006-12-5 16:38:00

<p>这一带有御河拆迁工程,请大家务必结伴而行,至少俩人,注意安全……几个人一组为妙,互相照顾陪伴,一人没拍完就要有人陪伴,不能单独行走!</p>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2:55: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class="detail" align="center" colspan="2" height="35">李莲英在皇城禁地的故居&nbsp;</td></tr><tr><td class="detailf" align="center"></td></tr><tr><td class="detailf" align="center" height="5"></td></tr><tr><td class="detail" align="center"><table height="22"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width="96%" bgcolor="#e7e7e7" height="22"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3b3b3b;">京报网 www.bjd.com.cn&nbsp;&nbsp;&nbsp; 日期:2006-05-06 16:43&nbsp;&nbsp;&nbsp; 网络编辑 :<strong>
                                                                        </strong>张书亮&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td><td align="center" width="4%"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3b3b3b;">&nbs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width="34">&nbsp;</td><td align="center" width="704"><hr noshade="true" size="1"/></td><td width="30">&nbsp;</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strong>周 杭</strong></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nbsp;</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nbsp;</td><td class="detail1" valign="top" align="lef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table height="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td></tr></tbody></table><b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td></tr></tbody></table><br/></td></tr></tbody></table>  景山公园迤北的中轴路为地安门大街,向北几百米路东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叫黄化门街,东到东板桥街上,全长109米。明代、清代此地为皇城禁地,是皇宫后勤所在地。清光绪年间,黄化门街称大黄化门街,民国三十六年称黄化门大街,1965年改称黄化门街。东、西街口的墙壁上各有一块1993年钉上去的铜牌介绍此街,其中一句说:“胡同内19号四合院为清末慈禧总管太监李莲英的住宅。”<br/>  上网查“李莲英故居”也显示:“李莲英故居,黄化门街19号”几个字。但实地看看,却发现如今的黄化门街上,根本就没有19号的门牌,更没有什么四合院。黄化门中段儿路北锥把胡同甲1号即现在的河北省驻京办事处的院子,近来常常被“胡同游”的三轮车夫称为李莲英故居,弄得人一头雾水。<br/>  河北省住京办事处的大门坐东朝西,建得确实非常排场,一对汉白玉大石狮子雄居两侧,石阶之上门阔三间,朱红的大门上嵌有一排排仿铜门钉,古香古色。所以,胡同游的三轮车夫向游客介绍这个院是李莲英的故居,听得游客们点头不已。<br/>  那么,这个院落到底是不是李莲英的故居呢?胡同里的老街坊们肯定地说,不是!因为,黄化门街19号的门牌是1993年时的老牌子,19号亦即现在的黄化门街43号。<br/>  的确,河北省驻京办事处的院子,一是所在胡同不符,二是走进院内,看不出以往曾经是深宅大院的痕迹,如果说这里是李莲英的故居,恐缺少依据,似有以讹传讹之嫌。<br/>  43号院位于黄化门街西端北侧,靠近地安门内大街。如今的院门看上去相当“低调”,但颇为精致:门首、门墩、门楣砖雕甚为完整;门洞内梁、栋、雕栏上的漆画犹在,只是颜色暗淡了许多。进得门去,是一通影壁,青砖磨缝,相当考究。因为年代久远,显得有些破败。步入院中,十余间南房、北房和厢房组成了前院。院子挺大,几棵粗粗的大树挺立于房前。北屋中间处是高高的石台阶,上去是过堂屋。高台阶西侧有一座做工精细的上马石,不知何时被推倒了,静静地躺在院子的角落,使人依稀可见院中已往的荣华。<br/>  走过穿堂屋来到了二院,迎面是一座菊花垂花门,门架倾斜、油漆斑驳、有些损坏,它本应通向第三个院落,但现在已被砌死。看得出来,当年它一定是雍荣华贵、仪态万方的。住在院内东西厢房的人说,后面院子的门开在南月牙胡同甲6号,原来两个院子是相通的,由于安全的原因才封死的。<br/>  从黄化门街43号绕到南月牙胡同甲6号院,走了约有五分钟,可见该院当年进深之大。没想到南月牙6号院比黄化门大街43号的院子还大,三个院落被切割成一个个小院儿,住了几十户人家。菊花门院内两侧是回廊、墙上有花窗,高大的正房及两侧厢房连上回廊围成一个巨大的主院。院中的古树,想必都是当年的遗存,正房已有改造,正中间也被改成穿堂过道,通向后院。尚未走进后院,已有阵阵花香扑面袭来。寻香而至,发现后院东北一隅,种有一小片翠竹,一棵碗口粗的大丁香树花枝茂盛地覆盖了半个院子,树上雪白的丁香花使整个院子浸润在花香之中。<br/>  据说从黄化门街43号院正门起,到南月牙胡同甲6号后门止,约有百米,真可谓深宅大院。值得玩味是,它的后门还属于胡同后面的胡同。像一弯弦月的南月牙胡同深藏于慈慧胡同的里面,窄得连小轿车都无法穿入。<br/>  毫不起眼的正门,深隐的后门,宽畅的深宅院落,气派的房屋,离紫禁城不到一袋烟工夫的路程,李莲英居于此院,显然有其N个理由。</td></tr></tbody></table>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2:56:00

可惜现在正门给拦上了.只能看见大门.影壁.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00:00

慈慧寺在地安门北月牙胡同11号,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规模不大,解放前只有几个和尚。在30年代初期,中共北平地下党曾以慈慧寺作为秘密活动的据点。当年在这里居住过的党员有郭家安、李葆华、陈沂、苏啸中、李星华、郑依平、宋之的、刘斐章、陶也先等人。地下党也常在这里接头、开会研究工作。1932年,党的外围团体北平剧联的"呵莽剧社",在寺中因陋就简排练了《S、O、S》、《血衣》、《梅雨》、《工厂夜景》等革命剧目,公演后,极大地激发了北平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聂耳来北平时,也曾参加了在慈慧寺的排练活动。解放后,在拍摄故事片《聂耳》时,摄制组特意选择了慈慧寺做外景,再现了聂耳当年的活动和慈慧寺的全貌。现在的慈慧寺已改为一家服装厂的厂房。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02:00

慈慧寺(慈慧禅林)<br/>在地安门内北月牙胡同11号(原6号),寺原为明司设监司廨,地俗称司设监。监废后以寺得得名日慈慧殿,清康熙年间重修改名慈慧寺。寺中原有碑二,一明碑其纂额“司设监”三字,余皆模糊不可读:一为清康熙年间立《清重修慈慧寺碑记》,佚名。<br/>三十年代初,此寺为地下党的秘密机关,同时也是北平左翼剧联的主要活动场所。<br/>据80年代调查,此寺尚存部分殿宇。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04:00

朱光潜教授三十年代在北平住过一段日子,住在后门大街慈慧殿三号,并写下了《北平杂写之一——慈慧殿三号》、《北平杂写之二——后门大街》(原载《论语》杂志1936年第94期与第101期),甚详甚详,想必无人如此描述过。老北京的每一条胡同,每一座院落,都应该有“胡同史”,“院史”。慈慧殿解放后更名为慈慧胡同,“文革”中曾改叫“宝书胡同”,后门大街就是地安门大街。朱光潜说在后门:“我花过四块钱买了一部明初拓本《史晨碑》,六块钱买了二十几锭乾隆御墨,两块钱买了两把七星双刀,有时候花几毛钱买一个瓷瓶,一张旧纸,或是一个香炉”。朱光潜还在慈慧殿这里办了一本《文学杂志》,如今,这些骨董玩艺儿连同《文学杂志》,都一起隐没了,连高星在《朱光潜与慈慧胡同》中也只字未提这些鲜活有趣的往事。<p style="MARGIN-TOP: 6px; MARGIN-LEFT: 3px; MARGIN-RIGHT: 3px; margin-botom: 0;">&nbsp;&nbsp;&nbsp;&nbsp;舒乙先生在给本书的序中说:“这些故居一般都有三重价值:一是建筑价值;二是人文价值;三是文物价值。”还说“……有了开头就好,会完善的,拯救的队伍也会越来越壮大,虽然,名人故居被破坏的速度发展得更快。”</p><p></p><p>仅仅靠“图片与文字”是挽救不了古都风貌的,建筑物一旦被推土机铲平,它的“三重价值”就失去了依托,仅留下“口口相传”的故事罢了。</p><p style="MARGIN-TOP: 6px; MARGIN-LEFT: 3px; MARGIN-RIGHT: 3px; margin-botom: 0;">&nbsp;&nbsp;&nbsp;&nbsp;果戈里说过:“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谢其章)</p><p style="MARGIN-TOP: 6px; MARGIN-LEFT: 3px; MARGIN-RIGHT: 3px; margin-botom: 0;">&nbsp;&nbsp;&nbsp;&nbsp;《中华读书报》2002年9月11日</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6 13:05:19编辑过]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12:00

帘子库胡同位于地安门内大街路东,黄化门大街迤北,南北走向,因明清时代内务府曾在此设存放帘子的库房而得名。过去每到夏季皇宫内的宫殿都要挂上竹帘,为的是挡住苍蝇蚊子,同时也增添了皇族生活的神秘感,让臣子看皇上隐隐约约。到了慈禧太后时,由于光绪太小不能处理朝政,慈禧杀了肃顺等8个顾命大臣,别出心裁地来了个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达半个多世纪,影视剧多次拍摄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那么,竹帘是怎样编成的呢?据说工匠先精选南方送来节距长、生长期为两年的上等慈竹为原料,经过刨青去节,锯段破竹划片成篾,再经分丝匀丝等十几道工序抽成粗细均匀、色泽柔和、质地柔润的纤细竹丝作纬,用优质蚕丝搓线作经,然后再精工编织而成,故此称竹编帘。这种竹帘很精巧,每个竹帘用竹丝八百至一千根,然后再装上竹制或木制的天头地轴,让其极尽天然风味,故而这种竹帘大受皇宫的欢迎。当然西太后在冬天室内很可能还会用珠帘。竹帘可以反复使用,用到太破太旧平民百姓也是不能用皇家用品的,就把它放到六部口附近的西旧帘子胡同去。<p>  解放以后,“帘子库”成了黄化门小学,每天书声琅琅。如今,由于生源问题,黄化门小学早已撤销了编制,昔日的“帘子库”成为一家饮食公司办公的处所。</p>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15:00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5">大杂院居民将住真正四合院</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4"><p>保护区老房子改换门庭 </p><p></p><p>  住在东城区帘子库胡同12号的葛先生在这个大杂院里已经住了37年,多年来,他不但饱受房屋拥挤之苦,而且,比街面低70厘米的院子每逢雨季就成了游泳池,越来越多的小厨房让人简直无处下脚…… </p><p>然而几天前,葛先生和其他居民一起搬出了这个大杂院,两个月后,他们将搬回来,到那时,大杂院将焕然一新,变成一座前有游廊、后有正房、古色古香的仿清四合院。 </p><p>  昨天,记者从东城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了解到,在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启动的第一期老房子“整洁工程”已经开始动工,首批改造的是老旧房子比较集中的景山地区,住在8个大杂院120间平房里的61户居民将成为最先受益的人。 </p><p>东城区房地局局长林希孟告诉记者,处于保护区内的老房子由于不能够拆迁,所以它们的维修、改造和保护就成了一个难题,为了改善居民们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古都风貌,“整洁工程”将成为一次探索性的尝试。 </p><p>  当记者来到帘子库胡同12号,看到这里成了一片工地,原来破旧不堪的房子已经被推掉,接下来就是将低洼的院子垫得和街面一样平,然后在上面用青砖灰瓦,仿照“清小居”,也就是清代民居的样式建起一座四合院。 </p><p>景山房管所的周寅辰所长告诉记者,改造后的主房不但要有精细的古建做工,而且要保证每个居民原有的住宅面积,原来私搭乱建的小厨房这回一律拆除,统一规划的每家大约6平方米的小厨房巧妙地建在游廊里,大门是简洁的灰色筒瓦中式门楼,原来的公共水管变成了每家都有上下水设备,院子里铺上甬路,栽花种草,居民的生活环境将大为改观。 </p><p>  据了解,首批改造的这8个大杂院都是危、积、漏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景山街道辖区内处于保护区的严重破损的房子还有1100多间,他们计划在5年内完成“整洁工程”,到时候,青灰色的古典小院将连绵成片,呈现出典雅的古都风情。 </p></font><p class="AnnounceTitle"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size="4">张鹏</font>
        </p><p class="AnnounceTitle"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size="4">京报网</font></p>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25: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height="40" cellpadding="3"><div align="center"><a class="black16"><b>最后的贵族—康同璧母女之印像</b></a></div></td></tr><tr><td height="10"></td></tr><tr><td bgcolor="#000000" height="1"></td></tr><tr><td height="5"></td></tr><tr><td><div align="center">2006年 07月 25日 08:53 &nbsp;&nbsp;&nbsp;深圳新闻网</div></td></tr><tr><td>&nbsp;</td></tr><tr><td><p><font class="black"></font></p><p><font class="black"></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nbsp;</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章诒和</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康同璧,女,字文佩,号华鬘,广东南海人,1886年2月生。康有为次女。早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哈佛大学及加林甫大学,毕业后回国。历任万国妇女会副会长、山东道德会长、中国妇女会会长。曾在傅作义召开的华北七省参议会上被推为代表,与人民解放军商谈和平解放北平事宜。1951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是北京市人民代表,第二、三、四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8月17日病故,终年83岁。</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摘自《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我在校读书的时候,有位同窗是城市平民出身,那个年代由于阶级成分好,很受组织信任。当我毕业发配到边陲,她被留校当了研究人员。到了“文革”时期,自然又是造反派成员。“改革开放”以后,她突然宣布自己本乃末代皇帝宣统一个妃子的近亲。“哇!灰姑娘一夜成公主。”——自信息发布,与之共事数十载的同事,无不愕然。适值单位最后实施福利分房,她给统战部打了报告,言明皇亲国戚的贵族身份,以求统战。报告转给了文化部(我所供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直属该部)。结果,满足了“被统战”的期待,实现了分房的要求。</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而今随意翻开一张报纸,“贵族”两字随处可见,什么世袭贵族、东方贵族、白领贵族、单身贵族、金卡贵族、精神贵族。与之相搭配的图片,不外乎豪宅别墅,靓车华服,美酒佳肴。把这些东西摞起来,简直就是一本时尚大观,看了足以让人头晕目眩,进而想入非非。可以说,贵族生活、贵族气派、贵族气质,已是当今众多少男的理想,无数少女的美梦。</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总之,解放后曾与“地富反坏右”一样被视为弃履的“贵族”二字,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又陡然时兴起来,登时身价百倍。而我真正懂得什么是“贵族”,是在认识了康同璧母女以后。其实,它根本不是什么用来炫耀、用以兑换到各种利益或实惠的名片,也非香车宝马、绫罗绸缎、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我们一家人认识康同璧,是反右以后的事。</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1958年初,反右运动结束了。戴上头号右派帽子的父亲(姓章名伯钧)经过无数次亲人检举、朋友倒戈、同僚揭发的教训以后,在待人接物方面很开窍了,也很收敛了。比如,在公开场合,他一般不主动招呼人,哪怕这个人是从前的下属。又如,在非公开场合,一般不邀请他人聚会,哪怕这个“他人”是昔日之好友。</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既然人家都不跟你玩了,那只好自己跟自己玩吧。于是,不久便形成了一个右派小群体,或叫小圈子。由于父亲是右派之首,也由于我们全家好客,加之,上边给父亲保留了大四合院,小轿车及好厨师等等。所以,一群“乌合之众”的落脚点,大都选在东吉祥胡同10号。这是我家的地址,现在它已一分为二,正院住的是中共高官,先搬进去住的是万里,后为段君毅。跨院分给了艺坛领导高占祥。</font></p><p><font class="black">&nbsp;&nbsp;&nbsp;&nbsp;右派圈子的人,聚拢一起也很热闹。清茶一杯,有说有笑。聊国际政治的是罗隆基;谈佛学和古诗词的是陈铭枢;既说社会新闻、又讲烹调艺术的是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在有来有往中,彼此尊重,相互关心。一人病了,其他几个会自动传递消息,或电话问候,或登门探视。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这种交往是他们的生活内容。在孤立压抑的环境中,这个聚会是他们的庆典和节日。一般人是害怕这个右派圈子的,而唯一没有右派帽子的加入者,便是康同璧及其女儿罗仪凤。</font></p></td></tr><tr><td>&nbsp;</td></tr><tr><td><div align="right">(来源: ) 编辑: Zhaoz</div></td></tr></tbody></table>

我爱北京西直门 发表于 2006-12-6 13:25:00

辛苦了,收着了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40: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4">吉祥胡同</font></strong></div></td></tr><tr><td><p>  位于区域西部,地安门内大街东侧,属景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呈南北、东西曲折形。北起地安门东大街,西止西吉祥胡同,南邻帘子库胡同,东靠北河胡同。全长370米,宽10米,沥青路面。</p><p>  吉祥胡同,清朝属皇城,聿隆时称吉祥胡同,此地原是清车皇宫内太监居住的地方,因太监不能结婚,忌讳“大喜”字眼故称吉祥,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如意胡同、西河沿并入。</p></td></tr></tbody></table>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53:00

<p></p><p>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br/><br/>作者: 钱理群<br/><br/>来源:当代文化研究网<br/><br/><br/>本讲所要讨论的是:由女师大风潮所引起的鲁迅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这场论战是非<br/>常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近年有很多人都根据鲁迅在与现代评论派论战中的表<br/>现,来判断鲁迅是“不宽容”的,“心地狭窄”等等。在我看来,这场论战不仅在中国现<br/>代思想史、文学史,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鲁迅自身思想的发<br/>展上,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场论战引发了鲁迅的很多思考,使他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品<br/>,如《朝花夕拾》,《野草》,《彷徨》的后半部,以及《华盖集》、《华盖集续编》、<br/>《华盖集续编续编》里的杂文,实际上构成了鲁迅创作的一个高潮。大概就在1925、1<br/>926、1927年这三年,从五四时期的鲁迅到最后十年的鲁迅,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我<br/>们要研究鲁迅后期思想的发展,恐怕先要理清他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这个环节。<br/><br/><br/><br/><br/>但鲁迅仍然没有料到,他刚刚起草一个《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联合了一<br/>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教授,出来为学生说话,证明那六个被开除的学生自治会成员在品行<br/>和学问上,都没有问题,竟引起了他的同事,北京大学“现代评论派”的教授们的另外一<br/>种反应,并引发了一场轰动一时而影响深远的论战。<br/><br/>所谓“现代评论派”教授,又因为他们主要居住在北京东吉祥胡同,又称为“东吉祥诸君<br/>子”,这是一批欧美归来的年轻教授,大部分是《现代评论》杂志的骨干。《现代评论》<br/>创刊于1924年12月,正是胡适创办的《努力周刊》1923年10月停刊一年多以<br/>后,一般认为《现代评论》是《努力周刊》的继续,“现代评论派”的教授与胡适也有比<br/>较密切的关系。</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6 13:54:32编辑过]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6 13:54:00

“正人君子”指现代评论派的胡适、陈西滢、王世杰等。他们在一九二五年北京<br/>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中,站在北洋政府一边,竭力为章士钊迫害学生的行为辩护,攻击鲁迅和<br/>女师大进步师生。这些人大都住在北京东吉祥胡同,当时曾被拥护北洋军阀的《大同晚报》<br/>称赞为“东吉祥派之正人君子”。

Fengken 发表于 2006-12-6 21:43:00

<p>爱屋给出这么多历史资料,这么说爱屋周六是一定来的了?</p>

晃晃 发表于 2006-12-6 21:45:00

又去不了,为什么撞车的总是我?

小可乐 发表于 2006-12-6 22:44:00

报名~~那里哪有十字路口阿~~找找~~

水墨 发表于 2006-12-7 01:25:00

都是有装备的人吗??什么要求呀??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12-7 10:1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Fengken</i>在2006-12-6 21:43:13的发言:</b><br/><p>爱屋给出这么多历史资料,这么说爱屋周六是一定来的了?</p></div><p></p>争取来吧,老见不到您,没人鞭策,退步了很多啊........

油油 发表于 2006-12-7 10:36:00

<p>不是之前都拍过吗</p><p>周六要去新居交物业费</p>

Q小圣 发表于 2006-12-7 19:47:00

<p>嘿嘿 跟这儿~</p>

灯大附中 发表于 2006-12-7 20:54:00

周六有愿意和摄影家一组的可以回帖给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公告] 12月09日(周六)胡同拍记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