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
转载: 袁世凯,人不足五尺,一副庄稼汉的面孔,却有“国之能人”的肚肠,倡言改革却有一妻九妾三十二子女。袁世凯在朝鲜的汉城任大清驻朝鲜交涉通商大臣的十几年里朝鲜皇妃曾送给袁世凯4个年轻女孩儿,之后在带回国内时中途跑了一个,剩下的三个做了袁世凯的二姨太、三姨太和四姨太。袁世凯一生办国事无数,却留下“窃国”之名。袁年轻时也曾两次参加科考,可惜名落孙山。袁懒读圣贤书,少有道德羁绊,不受条框限制,玩弄人情,混迹市井,能打仗。郑孝胥说他是“不学有术”之人,也算准确。袁世凯于国于家都一样办事果断,奖罚分明,即便是罚也给人留足面子。袁世凯从不说过头话,有人评价袁说“虽肩头有力,绝不诿过于人,一事之成,奖籍不遑,不成则自任其咎,不使人分谤。此其所以群流归仰,天下英雄咸乐为之尽死也。”袁世凯的六妾能说会唱的叶氏原本是出身江南商贾之家的千金,家道中落后流落青楼。叶氏在南京的妓院里先认识了来南京办事的袁世凯儿子袁克文,袁克文看上了她,并答应过俩月来南京娶她。可袁克文回家后在给袁世凯请安时叶氏的照片被袁世凯看到,不敢说实话的儿子就编造说是想介绍给您老人家的,让老袁开心高兴,立马从南京把叶氏接了过来。就这样不到15岁的叶氏阴差阳错嫁给了情人的老爸。那时袁世凯47岁,叶氏成了受宠的六姨太,并生有二子三女,其中一女早夭,一女40年代去了台湾。次子53年因胃溃疡大出血去世,时年32岁。袁世凯死后习惯了奢侈生活的叶氏还是大手大脚的花钱,到解放时已经将钱财全部花光了。50年代初次子死后叶氏从天津去北京投奔儿子袁克捷,彼时离了婚的袁克捷日子也不好过,和两个儿子在北京街头靠卖冰糖葫芦为生。55年北京市政府发出“天下黄河富宁夏”,让无业游民去宁夏的号召,说是去了就分配房屋和粮食,可以过上好日子。叶氏一听就报了名,全家人被敲锣打鼓的送去了大西北的一个农场。叶氏和孩子到了西北后分得两间房子,每月煤块180斤,点灯用的煤油4两,每人每月35斤的粮食和菜钱1元4角,香油2两。在天津当老师的闺女每月也会给叶氏寄去20多元生活费。好景不长,58年初叶氏一家因家庭出身问题被取消供给,生活越来越困苦。58年大跃进家家砸锅拿去炼钢,家里不许做饭了,60多岁的小脚叶氏每天三顿饭都要去食堂吃,一步三摇行动很不方便。再后来粮食开始紧张,58年10月的一天儿子袁克捷饿死在农田的沟渠里,时年43岁。袁克捷死前曾跟人说过下辈子再不想投胎做人了,农场就用食堂里的两口大缸对接中间封死埋葬了他,当地叫“瓮葬”。儿子死后没多久叶氏就病倒了,同年12月31日时年67岁的叶氏死在了自家的土炕上,农场派人用一领草席把她裹起来埋在了她儿子的坟旁。叶氏死后一个月的59年初,县银行的人拿着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通知信件来找叶氏说她在民国时期曾在北京分行有6000银元的存款(这钱是1912年袁世凯以家眷名义为叶氏存在刚成立的中国银行里的,不知是叶氏不知情还是忘了),问她是否变现续存。农场说叶氏刚去世,儿子也死了,有两个孙子可以继承。县银行的人说这事得北京分行说了算,从此就再没了下文。半年后南京政府又发来公函说经查叶氏1937年在南京有半条街的私人房产,59年落实政策,请叶氏前去接收。农场提出和上次同样的要求,结果也是再无下文了。叶氏的两个孙子59年底离开了伤心地宁夏,一个去了内蒙放羊,一个去了黑龙江当伐木工。后来他们哥俩曾开具了身份证明专程前往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交涉想继承祖母的遗产,被拒绝了。叶氏的这两个孙子现在要是活着也已经是80岁的老人了。有人说50年代西北的野狼特别多,被浅埋的叶氏尸体八成早被野狼刨食了,墓地也早已无存。人各有命,可怜的六姨太母子!纵观袁世凯的儿孙两代人,袁世凯死后除了出国的以外,留在国内的人大多命运多舛,有些人铺张浪费生活奢靡,早早的就都把袁世凯留给他们的遗产挥霍一空。河南老家的几千亩土地和财产也被冯玉祥没收,断了生路。也有人因穷困潦倒过早的死去。其中只有儿子袁克恒留学回国后办实业成立公司混得不错,可惜56年初他的公司被国家公私合营后郁郁寡欢,那年的中秋节晚上死在了家里,时年58岁。袁家的人文革时大都遭到抄家批斗,还有被逼跳河自杀的,就因为是袁世凯的后代而遭受不公。袁家后代的命运在73年袁家骝访华后才逐步有所好转,再后来部分抄家物资也被发还。孙辈里最有出息的当属旅美的物理学家袁家骝夫妇了。73年袁家骝访华时曾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和宴请,席间总理还亲自端起酒杯向袁家骝致歉说他父亲袁克文的坟墓因为建设用地已被平掉。袁家骝临回美国时交给中国外交部几千美元请他们转交给袁家骝同父异母在西昌农场生活困难的弟弟袁家政,外交部说他们的生活都很幸福,不需要你的帮助,拒绝转交。人生莫受老来贫。
好帖:victory:
好贴! 最后一张照片是中南海怀仁堂前的影壁,现在还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