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系列~三味书屋
是民族宫对面的三味书屋?房子变了,树粗壮了,二者差四十年了吧? 九十年代在这儿买过一本书“废都”。 了然客 发表于 2025-8-24 17:44
是民族宫对面的三味书屋?房子变了,树粗壮了,二者差四十年了吧?
前些日子已经人去屋空了!:Q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5-8-24 19:55 编辑
董瑞征 发表于 2025-8-24 17:59
九十年代在这儿买过一本书“废都”。
眼熟:o
路过:victory: 光明 发表于 2025-8-24 19:43
路过
疫情之后就没去过了。能坚持三十多年实在不容易,不知道老两口还在不在了。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5-8-24 19:49
疫情之后就没去过了。能坚持三十多年实在不容易,不知道老两口还在不在了。
关了有日子了!:L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5-8-24 19:58
这个早!:victory: 生把马连良、齐燕铭两位大神的宅子都熬没了:)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25-8-24 23:28
生把马连良、齐燕铭两位大神的宅子都熬没了:)
老屋是怹的宅子?:o 熬字:))多义…………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吧,据我记忆,早先把口面对民族宫的是原马连良先生家(原报子街74号,后改为复兴门内54号)挨着马先生就是齐燕铭家。直至麟阁路口上拆改。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25-8-25 22:32
熬字:))多义…………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吧,据我记忆,早先把口面对民族宫的是原马连良先生家(原报子街 ...
:victory::handshake (旧文摘录)
父亲喜欢听戏,长安大戏院又离家较近,于是我也就知道了马连良先生,不过我可真的记不起到底是不是看过这位大师的演出。
小时候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地又听说,首都电影院原名叫“新新”,那是人家马先生的产业,也就油然而生出了一些崇拜之感,每每走进电影院时偶尔会记起马先生。
再大了些,又听说马连良先生就住在麟阁路北口,民族宫的对面,所以但凡经过小马路旁那座院门前,总忍不住多停留一会儿,心想或许那小院门会突然敞开,能见到马连良先生度着方步走出来。
其实,那会儿我根本不懂京剧,甚至说不上喜爱,可父母亲是马先生的“粉丝”,才让我受了熏染吧。
岁月荏苒,少年时的记忆已经相当淡漠了,前几天突然听说,马连良先生的故居,就是那个已经改成饭店的“地方儿”也要拆了,心里着实不怎么得劲儿,就决定去看一下。
上面说是“地方儿”因为我实在不想称其为马先生的故居,它早拆改得面目全非,说故居只是为了名人效应,死乞白赖地往上贴罢了。自从实验二小那一大片拆迁开始,在马先生房子旧址上建的那座饭店就成了孤家寡人,可怜兮兮地独自个站在那儿。没成想马路又拓宽了,于是竟然也关心起它的命运,想着无论如何也得跑一趟。
可惜我的动作还是慢了些,到了地方,看到的只是长长的拉起的遮挡苫布,费了好大劲儿,才溜进工地里面,已经只是槽坑和钢筋,以及戴安全帽的民工们。拍照是不允许的,好在墙上的工程介绍板上标明,这里是马连良故居改造工程。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25-8-26 22:25
(旧文摘录)
父亲喜欢听戏,长安大戏院又离家较近,于是我也就知道了马连良先生,不过我可真 ...
马连良的儿子住和平里,跟姆们家楼挨楼!:lovelines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