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改造逼近文保最底线
<p><p>2004年08月17日 14:49:44 来源:新京报
<p>
<P>北京旧城保护调查之综述</P>
<P>推土机紧逼北京旧城 </P>
<p>旧鼓楼大街改造起风波,19专家联合上书呼吁保护旧城刻不容缓
<p>
<P>7月30日,旧鼓楼大街北口,几个工人正在拆房屋。为了拓宽街道, 旧鼓楼大街的部分房屋将被拆除。 </P>
<P> “推土机已经逼近了旧城保护的底线,一旦失守,整个北京旧城保护和我们多年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建筑学专家梁从诫在民间组织保护旧鼓楼大街的一次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 </P>
<P> 对此,市文物局有关人士称,四合院应该整体保护,目前的管理体制和法律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是有缺陷的,只靠文物法赋予的权限,文物管理部门很难全面管起来。 </P>
<P> 西城区今年正对旧鼓楼大街、鼓楼西大街进行拓宽改造。陈志华、梁从诫、徐萍芳等专家指出,旧鼓楼大街位于北京旧城中心区,对其拆除、拓宽,将破坏整个旧城的风貌格局。随后,19位专家联合上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大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P>
<p> 19位专家在提交世遗大会的呼吁书中说,"北京市从1990年开始实施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计划,至2002年,已改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占旧城总面积的40%.从2000年至2002年,北京拆除的危旧房总计443万平方米,相当于前十年的总和。
<p>
<P> 今年,又制定了拆除25万平方米的计划。"相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为旧城保护摇旗呐喊的专家更多地把矛头指向开发商,甚至认为"旧城保护的线划到哪里,开发商的推土机就拆到哪里"。 </P>
<P> 据《北京晚报》报道,新中国刚成立时,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随着北京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P>
<p> 7月27日,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曾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二次审议,修改稿增加了旧城保护应当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禁止违反保护规划大面积成片儿拆除,禁止破坏保护规划确定的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要求区政府采取措施调整旧城城市功能,疏散旧城居住人口,鼓励居民迁出旧城,同时调整旧城路网规划,为名城保护让路。
<p> ■关注焦点
<p> 登上景山,俯望北京城,宏伟、明朗的中轴线贯穿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鼓楼和钟楼,两侧铺展开的四合院落青砖灰瓦,郁郁葱葱,北京城方正均匀、和巧有序、舒缓延展的城市布局尽收眼底。
<p> 老北京城在数百年间,历经了元、明、清三代,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特色。至20世纪中叶前,虽历经多场战火、动荡,这个古城仍保存完好。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曾将北京誉为世界上的"最近于理想,注意自然、文化和生活的宝石城"。
<p> 但如今,当人们走在二环路上,满眼都是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流和高耸的“水泥森林”,胡同和四合院正在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快速追逐“国际化大都市”梦想的新城。50多年来,北京旧城变化巨大,展现了新颜,也暴露了问题。交通、人口、环境等诸多现代化困境,让古老的城市久违了顺畅的呼吸。
<p> 今年8月12日,在雅典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16次全会上,北京奥组委主席、市委书记刘淇在陈述北京奥运会的前期筹备和下一阶段筹办工作时说,北京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从25片增加到40片。从2003年到2008年,北京还将投资近1亿美元,用于保护和修缮重点名胜古迹。这显示了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心正在加强。
<p> 近日,记者对北京旧城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旧城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p> ■记者调查
<p> 老农赶驴每天收砖两三车
<p> 8月15日,记者来到了正在拆迁中的旧鼓楼大街。
<p> 规划内房屋已拆七成以上,“差不多每天两户吧。”在旧鼓楼大街北口处,一位参与旧鼓楼大街拆迁的工人说。距他六七米远的马路对面停着一辆驴车,车上码了五六层长方形灰砖,赶车的老农一挥鞭,驴车就径直朝北晃晃悠悠地走了。
<p> 那位工人说,收砖的车大多数来自五环以外,收的全是他们在旧鼓楼大街拆房时筛出来的整砖,每天不费什么劲儿就能收上两三车。一个工人正坐在旧鼓楼大街北头路西的一个院子里埋头挑砖,院墙已被拆了个大“豁牙”。
<p> 现在看来,旧鼓楼大街的拓宽改造已成定局,规划线范围内的房屋已经拆掉了70%以上。
<p> “好房子?没什么吧,我看最好的也就是南头的一座二层楼,已经拆了。”一名拆房工人说。
<p> 部分居民赞成拆掉“破平房”
<p>
<P> “这些专家,以及反对拆迁的人,他们并不住那里,不知道居民的生活条件多么艰苦,屋子又小,地面又潮湿,虫子爬进屋,屋顶还漏雨。”自称已在东城红星胡同住了二十多年的小冯说。他虽然对北京的胡同颇有感情,但还是希望能搬到新盖的商品房去住。 </P>
<P> 与小冯有同样想法的居民也不在少数,一位网友在帖子上说,“我是个老北京。北京的绝大部分的平房没有任何价值,都应该拆除!“ </P>
<p> 小院被拆难舍大门和门墩
<p> 一户私房的住户王先生回忆说,房子被拆后,两个外国人看上了两扇大门,还说连门墩一块要,说了半天自己也没答应,“就是不舍得。”
<p> 旧鼓楼大街南口的路边,一棵古树伸展着庞大的枝杈,就像在马路边支起的一座大凉棚。
<p>
<P> 过去,便道上总会坐着几个头发斑白、牙齿不多的老奶奶和老爷爷。而现在,树下已经没有老人了,以后这里也不会再有乘凉的人,因为这里将变成公路……也许只有那棵古树能继续留在这里,留在这儿,见证以后的历史。 </P>
<P> ■部门观点 </P>
<p>
<P> 改造可提高居民生活条件 </P>
<P> 西城区有关官员表示,旧鼓楼大街拓宽可缓解交通拥堵 </P>
<p> 在对相关政府部门的采访中,改善居民住房和生活条件正是对旧城改造经常提到的理由之一。
<p> 西城区有关官员在对旧鼓楼大街改造事件接受采访时表示,拆迁旧鼓楼大街两边的建筑,拓宽街道,是为了实施已批准的北京市城市交通规划,缓解二环路和中轴线交通紧张的现状。
<p> 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则透露,改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强市政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而埋设上水、下水、电信、煤气等管线就要求对道路进行拓宽。
<p>
<P> 但一位知情专家也指出,这些交通、市政等居民生活问题,并非只有拆迁一个办法能够解决。而且,由于许多被拆迁居民很多是低收入者,他们拿到的拆迁补偿不足以在当地购买新建商品房,只能远离市区生活或者长期负债生活,而对于一些在平房区做小生意为生的平民来说,又切断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P>
<P> ■声音 </P>
<p> “危改开发可拉动地方经济”
<p> 有关人士称,大规模改造背后有经济动机本报讯“大规模的危房改造背后一定有经济动机。”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区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危房改造对地区GDP的拉动作用非常大。
<p>
<P>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柯焕章说,最初开始旧城改造的时候,政府提出了“四个结合”的改造模式:危房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危房改造与住房制度改革相结合、危房改造与房地产经营相结合、危房改造与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后来又加了“危房改造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但是“从实践来看,不论是四个‘结合’还是五个‘结合’,主要的一个就是与房地产开发结合”。 </P>
<P>据了解,在北京市有关部门对去年情况回顾时提出,居民拆迁拉动了全市房地产发展,按经验数字拆1平方米旧房建3.55平方米新房推算,1991年以来仅拆除旧住宅房屋就拉动商品房开发建设约6060万平方米,加上20%配套住房,可达7200万平方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被拆迁居民对商品住房的需求量已大约占北京市场全年住宅销售总面积的1/3.(记者陈峰刘洋 张晓枫 谢炜)</P>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3 22:57:41编辑过] 听说鼓楼大街那边一直没动,是因为附近住了很多的老军官,祝愿他们长寿! 我们胡同就住了张海平,可惜早些年死了,可千万别拆到我们家这块。 <P>强烈建议建立新城</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公社的工匠</I>在2005-6-10 11:05:34的发言:</B>
<P>强烈建议建立新城</P></DIV>
<P>强烈同意!</P> 会的 还会继续的 他们不在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