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小白 发表于 2023-12-25 09:19:48

[清]屈大均另一首《沙河》诗 沙河双绕巩华城,一道飞桥接帝京。往日君王上陵寝,红旗翠辇此中行。 此诗语义简明,朴实无华,写出安济桥做为“飞桥”的地理形势,它连接者南北沙河、巩华城、北京京城、十三陵,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衔接纽带的重要价值。此诗另一个明显的艺术特色就是讲究色彩美,通过色彩对比和色彩搭配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红旗翠辇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条色彩斑斓的人流,通过白色的安济桥,在沙河碧水和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有一种震撼心魄的壮美感,诗人用绚丽的画面告白天下;这里是明陵中帝王代代相传的中华大好河山,岂容鞑虏践踏?!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12-25 09:21:45

2023年8月时的巩华城扶京门


树澪 发表于 2023-12-26 06:47:35

好 ! 学习了。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12-26 22:51:19

树澪 发表于 2023-12-26 06:47
好 ! 学习了。

相互学习!!!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7 21:30:26

巩华城扶京门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3-16 09:13:46

当时很想翻越铁栏杆,从马道上登上扶京门进行拍摄,后来觉得不合适,放弃了。:L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5-9 09:10:07

1937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5-19 12:23:54

过了朝宗桥,即昌平州。昌平州城即“永安城。”
说到“永安城”,就不得不提它的历史源头。明代以前,昌平县城位于今昌平旧县村。明代“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部首领也先俘获至北方。危难之际,主战派拥立英宗弟朱祁钰监国,次年改元景泰。为了加强对皇陵的守备,择皇陵兆域的南侧,距原昌平县城东八里处建永安城。《明实录·代宗实录》记载有云:景泰元年春正月辛巳(1450年1月18日),……于天寿山之南筑城,周围十二里,以居长陵、献陵、景陵三卫官军,并移昌平县治于内。景泰二年十月己卯(1451年11月7日),永安城初具规模;三年后,昌平县治所、儒学、仓库迁进新城,县衙就是现在昌平区政府所在地。由此,永安城成为一座兼具军事、行政功能的城。后来,因陵卫续设日益增多,又在城南筑一城连之,“至崇祯九年,兵部侍郎张元佐拆旧城南面砖石修补东城门楼,城遂合而为一。”至此,永安城初具规模,由最初的正方形变为长方形,面积也增加不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昌平东南西北四条环路以内的地域即为当年永安城的范围,环路内“一纵两横”的街道格局也源自那个时期。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5-19 12:27:27

永安城即昌平县城,上世纪五十年代尚存。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5-29 23:12:56

巩华城威漠门内种上了小树。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9-15 16:59:46

沙河南一村清真寺,沙河旧时为南来北往,商贾云集之地,位于沙河镇中心南边,挨着京藏高速辅路。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该清真寺坐西朝东,为三进三合院布局,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该清真寺外面的大门为砖砌,仿阿拉伯风格的大门,上刻匾额清真寺,两侧各有小字“西域流芳”,而里面的二门则是中式风格的大门,门开三个,中间高,两侧旁门低,院落呈四合院布局,中间有小门,大殿望月楼和配殿,望月楼用了黄色琉璃瓦,殿前有几块石碑,为清末民国时期的修修缮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沙河安济桥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