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 发表于 2023-2-7 08:15:14

对比系列~西砖胡同副食店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7 11:16:28

这俩图不超过30年,第一图估计也得九十年代之后了。 这种胡同里的私人小店我们管它叫“小铺儿”。



老片 发表于 2023-2-7 11:28:59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3-2-7 16:03 编辑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7 11:16
这俩图不超过30年,第一图估计也得九十年代之后了。 这种胡同里的私人小店我们管它叫“小铺儿”。
一零年左右的:loveliness: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13:38:04



传奇 胡同老店的寂寞掌柜(注:西砖胡同副食商店)
中国青年报2007-11-14
本报记者 李斌文
    金元珍呆在那间昏暗破旧的老屋里,坐在烧着水的炭火旁,抽着不到两角钱一支的红梅烟。胡同里人来人往,但已经很少会有人再推开那扇虚掩的、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木门,掏出几元钱,从这个79岁的老人手上买点什么。
    过去的70多年里,附近的人们习惯来这家不足30平方米的老店,购买各种物品。但现在,附近的超市和商场抢去了它的风头。它不起眼地呆在北京市宣武区的一条胡同里,只有店门口那块字迹剥落的招牌,还显示着它过去的地位:西砖胡同付(副)食商店。
    这里曾经是周围几条胡同唯一有资格供应副食品的地方,它有一个引以为傲的身份:国营。即使在今天,承包者金大爷提起它时还会故意抬高声调说:“它不是私人的。”
    小店早在“打日本鬼子的时候就有了”。金元珍10多岁时常和小伙伴滚着铁环欢快地从它门口经过。爱喝酒的大人会花几分钱来这里打上一两散装的二锅头。那时的胡同里,常有妇女挎着篮子,挨家挨户推销鸡蛋或冻柿子,吆喝声像唱歌一样悠长。
    解放后,小店被改造成国营商店,归属牛街联社,有了现在的名字。店里厚实的木制货柜也一直延用至今。在金元珍响应号召前往新疆库尔勒支边的20多年里,国营西砖胡同副食店由盛而衰,发不出5名职工的工资。有一阵它归街道所有,由几位退休老太太打理,还是无法重新焕发生机。
    金元珍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老店的“掌柜”。1992年,从新疆退休回来的金元珍接手这家副食店。最初,金大爷每月只需向牛街联社缴纳500元租金,还享受对方免费供应的电和煤炭,但他必须支付一位联社女职工每月400元的工资。一年后,租金提高到每月1000元,因为联社看到了小店火红的生意。
    “奶粉、杏仁露、糖果、板筋、泡泡糖、乌梅,什么都有,柜子里都满着呢!”他说。只有回忆起那段光景,老人脸上才会露出不易察觉的笑意。1990年代中期的西砖胡同,附近还没有超市和商场,成片的胡同依然保持原貌,互相可以穿通。
    “干嘛去呢?”“去小铺买点东西。”
    街坊邻居在胡同里碰面时,总这样一问一答。而小店的主人金元珍,尽管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却不曾感到寂寞。因为那时胡同是热闹的,小店尤其热闹。
    哪怕是三更半夜,也会有刚下夜班的工人笃笃地敲门,高声喊:“金大爷,金大爷,快开门,来几瓶啤酒!”他们兴致勃勃,要就着啤酒吃烤串。有人肚子饿了,也会在深夜11点敲开这扇沧桑的木门,接过一包方便面。
    那几年,金大爷早上6点开门,就有上班的人在店门口停住自行车,买一包香烟,麻利地解开、点火,然后扬长而去,留下一缕青烟。
    老店里的炭火成天烧得通红,家里熄火的街坊随时可来这里更换煤球,顺便喝上一碗开水。经常有人向他赊账,他“没什么不放心的”,“人家过几天就送来了”。
    那些带给老人无限成就感的数字,如今已经成为历史:一天可以卖掉三四箱啤酒、100块泡泡糖、20块口香糖;一个月能供应400斤黄酱、八九十袋卫生纸、100多斤挂面。到夏天,需要准备两个冰柜,才能应付放学归来的学生。
    而今,小店一片惨淡。屈指可数的商品散落在空荡荡的货柜里,原先摆满二锅头、京酒和红星御酒的三排柜子只剩下几瓶酱油和料酒。装口香糖的两只塑料桶已蒙上厚厚的灰尘。10包一年多前进货的潘婷洗发水倒在一张发黄的报纸上,从未被挪动过。老人多年来只卖一种卫生纸,它由“北京十一厂”生产,5元一条,最近两个多月,店里只卖出14条。
    金大爷说,生意萧条是从2003年开始的,因为“大家都跑去附近新开的超市买东西了”。但在老人看来,是另一场运动在更大程度上毁了他的生意,那是大规模的胡同拆迁,“很多人搬走了,连小孩都没几个了”。附近原有一所小学,几年前因为招不够学生被撤销。从那时起,金大爷不再卖冰棍。
    但偶尔会有老头老太太从附近找过来,向金大爷购买超市里没有的东西,比如“大盐”。这种未经加工的私盐,颗粒很粗,用它腌菜化得慢。这时,金大爷就会粗声粗气地回答:“国家不让卖,卖就犯法。”
    如今,小店每月的利润不足以支付房租,但金元珍希望能一直守着它,那样“心里就踏实”。然而它周围的一切正在急剧变化,沿着西砖胡同一路走去,是早就刷在墙上的一个又一个的“拆”字。




老片 发表于 2023-2-7 15:49:50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3-2-7 15:51 编辑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13:38
传奇 胡同老店的寂寞掌柜(注:西砖胡同副食商店)
中国青年报2007-11-14
本报记者 李斌文

您这段文字描述太珍贵了!:victory:谢谢啦!:handshake

孤独五斗虫 发表于 2023-2-7 16:47:31


胡同老店的寂寞掌柜金元珍2010年冬,记者听说,金老爷子过世了http://img.obj.cc/forum/202210/24/105238zffifzhdy6yifssb.png


跟片总两张:P



老片 发表于 2023-2-7 16:53:14

孤独五斗虫 发表于 2023-2-7 16:47
胡同老店的寂寞掌柜金元珍2010年冬,记者听说,金老爷子过世了




欢迎跟图!:victory::handshake我也差不多是一零年去拍的!:P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19:24:10

老片 发表于 2023-2-7 15:49
您这段文字描述太珍贵了!谢谢啦!

这家副食店太有名了,据说是北京城内最老的副食店。


老油盐店承载历史变迁(电视采访节目节目脚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14:28 BTV《特别关注》
  记 者:朱虎1
  摄 像:何海东2
  女播:【导语】在宣武区牛街地区,有一个胡同名叫西砖胡同。经常在傍晚的时候,从这条胡同经过的人也注意到了 ,在胡同的北端,一位老人坐在一个不大的副食店的门前,吸着烟,若有所思。
  【字幕】(老北京吆喝声)
  时间:2007年9月6日下午17点
  地点:北京市宣武区西砖胡同(淡出)
  【正文】(淡入)西下的阳光撒在了屋顶上。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此时微风拂动,凉爽怡人。80岁的金大爷正坐 在门前,悠闲地吐着烟圈,不时望一眼往来穿梭在胡同内的人们。在金大爷的身后,就是他的小副食商店。面向房门的地方是 一个老式的大玻璃货柜,而靠东墙而立的则是一个木质货架,上面摆放着一些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金大爷告诉我们说, 这个小店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了。
  【采访】当时这里卖一些粉丝酱豆腐之类的。。。。。。都码在这里边人来了好能看得见啊。。。。。。
  【正文】金大爷说,在他小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叫商店,而是一个山西人开的杂货铺。让他记忆最深的则是当年杂货铺里卖的白酒。
  【采访】有成瓶的也有散的一个大坛子几分钱一两。。。。。。
  【正文】金大爷说,由于西砖胡同南边不远处就是法源寺,西砖胡同也因此聚集了很多人。于是这个杂货铺就成了人 们购买生活品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采访】周围其他几个胡同的人都来买非常便宜小孩用的红头绳什么的
  【正文】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牛街联社对这个杂货铺进行了翻新改造,不过屋子里的玻璃货柜、台秤等物件的摆设 还是以前的样子。对这个陈旧古朴的小货店,西砖胡同的中年人们还清晰的记得,这里曾是他们小时候的乐土。
  【采访】市民1
  那个时候父母给了几分钱就来这里买糖吃附近的街坊也都得来这里买东西周边没什么商店啊
  市民2
  对这个地方很有感情毕竟是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
  【正文】此后,这个小货店又经历了几易其主的命运,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金大爷承包了这个杂货店。然而随着 西砖胡同一些老住户的迁离,再加上附近相继出现了大商店和超市,小杂活店的生意逐渐萧条了下来。金大爷说,尽管生意萧 条了,他并不是很在意,主要是为了图一个乐儿。
  【采访】退休了没有事儿这儿人多热闹生活又不着急挣钱也行不挣钱也行 没什么
  【正文】尽管今不如昔,但是小店仍然能吸引一些人的眼光。金大爷说,有的时候一些逛牛街和法源寺的人经过西砖 胡同的时候,会被他这个小店所吸引,并且纷纷拍照留念。如今,尽管西砖胡同失去了原始的面貌,但墙体斑驳、陈旧古朴的 小店,却依然留存在人们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载着西砖胡同以及北京的历史变迁。
  北京台报道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3-2-7 19:35:54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19:36:38

这家副食店是媒体报道热点,再选一段:
北晚新视觉
低房租能留住老店面 谁能给城市活化石养“老”(选)
2015-03-03 12:01
西砖胡同副食店
2008年记者来这里采访时,老爷子正坐在火炉旁,放下搪瓷缸子,点上一支“红梅”。没人陪他聊天的时候,他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小店,慢慢把烟抽完。他并不像一个富态的北京老爷子,一米六多,有些驼背。脖子上的皱纹和青筋,如同枯树上攀着的藤条。
1965年,38岁的金老爷子随着支边队伍到了新疆,这一去就是20多年。1992年回到了北京,从那时起,金老爷子就一直守着这个杂货铺。
到了2008年,这个杂货铺的商品,只剩下了不到十种,有香烟、啤酒、饮料和卫生纸。口香糖的罐子仍然摆在柜台上,里面剩下的只是空气而已。在生活资料匮乏的年代,它是远近几条胡同唯一的杂货铺。从杂货铺4米来长的柜台和宽阔的货架上,隐约看到了当年杂货铺生意兴隆的样子。烟酒糖茶,油盐酱醋,牙刷牙膏,针头线脑,臭豆腐。脸盆下面的塑料大桶,是卖散装黄酱的桶。
秤盘在十多年前的一天,称量了桶中最后的一点黄酱后,便和大桶一起光荣退休了。金老爷子从小在这条胡同中长大,解放初期,店里有五六个售货员,都是附近的老太太。店的经营属于“牛街联社”。
老爷子说,上个世纪90年代,牛街法源寺附近只有这家店有供应副食品的资格,一天卖四五箱啤酒、饮料和五六十卷卫生纸是常有的事,每天流水1000元以上,上货要靠自己去拉。当时店里还有一个店员和一个会计。
21世纪很快就来了,牛街周围开了不少大超市。从老爷子到小店算起,十多年后的今天,物价和工资都上涨了许多倍,小店的房租却下降到了600元。因为这个小店的流水,每天只有几十元了。虽然上货已经简单到打一个电话,但用老爷子的话说,“挣出房钱,没自己的了,留出自己的,交不起房钱了。”好在,老爷子每月还有800元的退休金,吃喝不用愁,乐得开个小店,和邻居们聊聊天,也算是守住了自己的事业。
小店衰落了。可老爷子仍然晚上10点熄灯睡觉,早上8点打开店门,迎接着买烟、换啤酒的邻居们。一个“老”售货员的乡土情结,就是他身旁最好的闹钟。
聊着聊着,老爷子从落满油泥的窗台上拿起一个纸袋,那里面装着1张光盘和5张照片。“外国人都来我这里照过相。”而对纸袋中圆形的、反着七彩光芒的薄片,老人似乎并不关心那是什么东西。“要不是摄影爱好者们,我都记不起有多少年没照过相啦。”而谈起一次次在镜头前面的自己,老人眼中有种久违的光芒。每次摄影爱好者把照片送来给老爷子,老爷子笑得仿佛回到了40年前。
2010年冬,记者听说,金老爷子过世了。西砖胡同副食店至今还在胡同里,已是拆迁边缘的破房子。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7 20:09:39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13:38
传奇 胡同老店的寂寞掌柜(注:西砖胡同副食商店)
中国青年报2007-11-14
本报记者 李斌文


读文有些心酸。

老片 发表于 2023-2-7 20:15:33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3-2-7 20:51 编辑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19:36
这家副食店是媒体报道热点,再选一段:
北晚新视觉
低房租能留住老店面 谁能给城市活化石养“老”(选) ...
没想到比赵府街副食店还有名儿!:loveliness:有故事的小铺!:victory:

老片 发表于 2023-2-7 20:16:38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3-2-7 19:35


您也拍过!: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7 20:19:01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19:36
这家副食店是媒体报道热点,再选一段:
北晚新视觉
低房租能留住老店面 谁能给城市活化石养“老”(选) ...

读完一阵吁叹,但变迁大势不会改变。

老片 发表于 2023-2-7 20:19:41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3-2-7 20:54 编辑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19:24
这家副食店太有名了,据说是北京城内最老的副食店。



“2010年冬,记者听说,金老爷子过世了”一个时代结束了!:L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21:35:39

老片 发表于 2023-2-7 20:15
没想到比赵府街副食店还有名儿!有故事的小铺!

这两家副食店都很有名,赵府街副食店是改开后延续时间长,西砖胡同副食店历史传承时间长。金大爷本身一定有许多故事。1965年北京支边青年去新疆,这些青年不少人本身就有故事,金大爷38岁和这些青年一起支边,个人经历也很不一般。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21:55:35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7 20:19
读完一阵吁叹,但变迁大势不会改变。

曾经非常熟悉的北京城楼,城墙,寺庙,会馆,牌楼,老街道,商铺,小胡同,旧式庭院,很多被彻底拆除殆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老北京,可它如今变成了一张张老照片!不断消逝的还有熟悉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居民,难免会叹惋。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8 00:31:58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21:55
曾经非常熟悉的北京城楼,城墙,寺庙,会馆,牌楼,老街道,商铺,小胡同,旧式庭院,很多被彻底拆除殆尽 ...

厚重的历史被一刀刀割断,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欲哭无泪!:L

老片 发表于 2023-2-8 08:10:41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7 21:35
这两家副食店都很有名,赵府街副食店是改开后延续时间长,西砖胡同副食店历史传承时间长。金大爷本身一定 ...

嗯,谢谢您的文字资料!:handshake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8 09:17:06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8 00:31
厚重的历史被一刀刀割断,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欲哭无泪!

这一切不止发生在眼前。从民国一开始就没有北京古城的有规划的、科学的整体保护观念。随便举两个例子,天坛、先农坛在民国初年就没有整体保护观念,只保护两坛的内坛,而不保护两坛的外坛。如今先农坛外坛已很难恢复,天坛外坛的恢复已经不止花费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至今天坛外坛还有不少单位和大量的居民楼,不知何时才能够拆迁完。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8 09:19:03

打错了,天坛外坛的恢复已经不知花费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耗费了多少时间。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8 12:05:36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8 09:17
这一切不止发生在眼前。从民国一开始就没有北京古城的有规划的、科学的整体保护观念。随便举两个例子,天 ...

中国历史上,由于当朝与前朝是革命的结果,而非承继关系,故对前朝及再前朝的历史存毁是在所不惜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谁管明天?加之战乱不断,拆毁实体、隔断历史也就不足为怪了。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8 14:10:54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8 12:05
中国历史上,由于当朝与前朝是革命的结果,而非承继关系,故对前朝及再前朝的历史存毁是在所不惜的。一 ...

前朝及再前朝的历史存毁是在所不惜的,是在清代以前。清朝的统治入关后,觉得前朝皇宫不用变,所以才选择住在明代紫禁城,天坛、山川坛等也是沿用明代的。民国取代清朝,优待清室,紫禁城内廷部分也没有动,天坛、山川坛等也是保护的。问题还是出在“整体保护”的观念上。毁掉的东西,都是当时认为不应当保护,不值得保护,甚至是妨害交通,妨害城市建设发展有害的东西,而后来认识到是错误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永定门城楼的复建。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2-8 18:21:52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2-8 14:10
前朝及再前朝的历史存毁是在所不惜的,是在清代以前。清朝的统治入关后,觉得前朝皇宫不用变,所以才选择 ...

总而言之,前朝的皇宫现成的,可以为我所用,其它的则无所谓,存与毁都无妨。;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比系列~西砖胡同副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