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说说牛奶
我出生时,由于妈妈的身体不好,没有奶水喂养我,我是喝鲜牛奶长大的,因此,那牛奶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营养品,那简直就是俺续命的口粮。刚出生时,我不记事,因此,听妈妈说,那时打牛奶都是去环绕大院的那圈铁丝网旁,隔着铁丝网,与卖牛奶的农妇进行交易,因此,那时 的牛奶肯定是最新鲜的,不仅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就连提取黄油、奶油等最基本的操作可能也都没有进行。因此,那新鲜的牛奶,营养丰富,它抚育了我的成长。
但打我记事开始,那牛奶就不那么好买了,不但私下交易被取缔,就连奶站供应的牛奶也需要医院的证明。因为妈妈那时候的身体不好,所以家里一直订着一磅鲜牛奶。那牛奶用一只广口的专用奶瓶盛载,瓶口由一枚圆形的硬纸盖及一张带商标的方形软纸包裹,最后是一枚用自行车内胎制成的皮筋封口。那时,我们除了喝牛奶以外,还积攒封口用的皮筋玩,男生用它绑弹弓,甚至熬胶粘蜻蜓玩,女生则用它制成一根长长的猴皮筋,在房前屋后跳着玩。
开始时,那我们订的牛奶是由服务站直接送上门的。每天晚上,妈妈会将空奶瓶放在门口,第二天早起开门时,那 新鲜的牛奶就已经送到了门口,非常方便。但这种送奶上门的服务最终没有坚持下来,不久便改为我们要到设置在大院西南门的服务站去换取。但整个文革期间 好像牛奶的供应便中断了,反正我们家没有订奶的记忆。
文革结束后,北京市的牛奶供应依然紧张,订奶还需要医院的证明,即便你有医院的证明,也不一定能订上奶,就是订上了奶,也是半年为期,过了半年以后,还需要再去医院开证明,然后到区的牛奶公司去审批。
那时,妈妈的身体依然不好,想订磅牛奶也订不上。好在我的一位大学的同班女生被分配到西城牛奶公司财务科工作,通过她我终于为妈妈订到了半磅牛奶。
九零年儿子出生时,太太依然没有奶喂养儿子,不过那时订牛奶已经敞开,不再受到任何的限制,于是我每天下班之后,便又增加了一项额外的工作,就是拎着一只爸爸用胶合板量身定制的盒子,到奶站去排队换牛奶。那时,半磅牛奶每月的定价 是人民币3元多钱,最多时,我们家每个月订5个半磅牛奶,我儿子也是靠 那鲜牛奶长大。 {:5_249:}{:5_24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