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之卖煤!
当年,我所居住的西城三里河一区计委宿舍一共有204个门洞,每个门洞6户,在加上南、北建委宿舍几十个门洞及一部分平房,大约整个小区居住着上万居民,在大院普及液化石油气之前,每家每户都需要在煤场卖煤,那座提供上万居民煤炭的煤场就设置在三里河东口至社会路中间的位置上。当年,出了大院的东南门向东走,过了那条西直门通往广安门的铁路,再横穿三里河路,就到了那座煤场,那座煤场就座落在马路的边上,据我们家的直线距离也就是几百米。
那是座我非常熟悉的煤场,当年,每每经过那儿时,出于好奇,我都要站在那煤场的大门口,向煤场里张望,看看煤场工人做蜂窝煤或摇煤球的制作过程,没事时,一看就可以看上好大一会儿时间。
开始时,那座煤场煤场非常简单,基本上没有什么机械设备,不论是制作蜂窝煤还是做煤球差不多都是纯手工制作,现在想想,那煤场的工人每天的劳动强度得有多大!特别是制作蜂窝煤,只见一名工人站在一个低洼处,手里握把蜂窝煤的铁质模子,在从堆在身边已经用加了黄土的煤粉堆上注满那模子,再用一柄脚踏的木槌,将那模子里的煤粉捣实,一块蜂窝煤便制作完成了,那工人的工作就是周而复始的反复着这样几个非常简单,但颇费力气的动作,一干就是大半天,赚点辛苦钱那是相当的不容易的。
摇煤球也是个苦力活。工人们需要在一块空场上将掺加了黄土的煤粉和上水,摊平,晾晒干,再用工具切成小方块,然后再装进一个下面垫上一个大瓦盆的竹制大笸箩里不断的摇晃,将那方形的煤块磨去菱角,直至变成圆形,那摇煤球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要说起来也是相当的不容易。我现在甚至有时会想到,我们就用那切成小方形的煤块直接投进煤球炉子里去燃烧不就行了吗?何必如此费力将它们改成圆形呢?
上述那纯手工加工煤炭制品的工作后来终于被机械所取代,但那已经是接近我们大院改烧液化石油气的时候了。
因为我们家没烧过煤球,不知道那煤球是个什么价钱,但对蜂窝煤的价格我是清楚的,大块蜂窝煤是4分钱一块,小块的是2分4厘,引火煤也分大小块,其价格比蜂窝煤要便宜一点。
当年,需要买煤时,妈妈会在上班前抽空到煤场先将钱付了,然后不久便会有送煤工蹬着三轮车将那蜂窝煤给送到我们家的楼下面,并卸好车,将一块块蜂窝煤码放在家门口那条小马路旁的步行道上,然后再由我们将那蜂窝煤搬运上楼,码放在家门口。
大概有那么一段时间,全国人民都在学习雷锋,作为学习雷锋的一部分,那送煤工会直接将那死沉死沉的蜂窝煤一趟趟的直接送上楼,省去了我们很多的气力,但这样的好事毕竟时间不长,不久后,文革爆发了,大家所关心的就是如何去搞运动,再也没有人提供如此优良的服务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