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0-8-17 21:53:48

老冰棍

图中年纪大的应该不在了,岁数小的兴许还健在

董瑞征 发表于 2020-8-17 22:17:53

少说也得70多年前的照片了,像是在鼓楼。

华文正 发表于 2020-8-18 00:43:36

要是能有一根半根留到现在,绝对是文物啦!{:5_331:}

老片 发表于 2020-8-18 08:58:55

{:5_323:}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0-8-18 16:35:46

RE: 老冰棍

董瑞征 发表于 2020-8-17 22:17
少说也得70多年前的照片了,像是在鼓楼。

那幌子下面的两行小字儿,放大了看像是冰棍厂地址和电话

董瑞征 发表于 2020-8-19 01:24:46

RE: 老冰棍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0-8-18 16:35
那幌子下面的两行小字儿,放大了看像是冰棍厂地址和电话

第一行字是:地安门大街路西。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0-8-19 15:33:33

RE: 老冰棍

董瑞征 发表于 2020-8-19 01:24
第一行字是:地安门大街路西。

靠谱{:5_249:}
第二行是不是厂家电话?看着像数目字

董瑞征 发表于 2020-8-20 10:55:37

RE: 老冰棍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0-8-19 15:33
靠谱
第二行是不是厂家电话?看着像数目字

第二行是:电话东局3985。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0-8-20 19:46:08

RE: 老冰棍

董瑞征 发表于 2020-8-20 10:55
第二行是:电话东局3985。

老字号公和魁清真糕点铺
来源:浏览 768 次
“公和魁”是清真糕点铺,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早年门市座落在地安门外的鼓楼前,马路西侧,烟袋斜街往东,门市大三间,约六十平方米,坐西朝东,前店后坊,现制现售,故经营灵活。
    “公和魁”的糕点新鲜可口,并严格遵循“不时不食”的传统食俗(意思是食物要随节气而变换)。根据年节需要和时令变化,及时推出四季应时糕点:春节前供应蜜供、年糕、蜂糕;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前供应各种细馅儿元宵;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供应粽子;夏季供应绿豆孖糕、茯苓饼;仲秋以后供应各式月饼;九月供应年糕;入冬供应腊八粥原料。除节令食品外,“公和魁”常年供应品种有各种油糕、槽糕、大小酥皮八件、萨其玛、江米条、桃酥等等。
    当年“公和魁”的清真糕点闻名京城,历经数十年盛名不衰,主要是善于吸取满、汉、回族糕点制作之精华与诀窍,博采众长,不断改进原料配方和提高工艺水平,为提高产品质量,老掌柜曾将北京各家饽饽铺的糕点各买一点带回店里,然后掰开、揉碎,与制作师傅们共同品尝,细细琢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故其产品特点是松、软、酥、脆,香甜适口。其中姜汁排叉面片薄厚均匀、色泽金黄、透明、酥脆香甜,油而不腻,入口即酥。有浓厚的姜汁味,是当年回民“把斋节”必不可少的斋品。除主营糕点食品外,夏季还能自制冰棍儿、冰淇淋、冷热饮,民国初期曾在前店设雅座,在店堂安放进口留声机,为招徕顾客不时播放戏剧、音乐,同时穿插播出广告,既保持传统经营手段,又能与时俱进,追求时尚。这一招术在当年颇为时尚,许多顾客慕名而来,专找“公和魁”的点心。有不少西方游客在店堂摄影留念,照片曾在国外报刊上发表,把“公和魁”门市店堂作为游京城的一个景点。
  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由于实行“粮油统购统销”政策,经营逐渐缩小。1956年“公私合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进驻党、政、工、团组织,突出了政治。1958年以后与别的厂家合并,成为“国有企业”。后历经变迁,几经风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经一度恢复,当时基于上面“发扬传统食品文化”风气。现此店关门歇业,当然无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