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年少(五十四)
其实,刚开始接触啤酒时,我对那啤酒的味道并不是十分喜欢,而姐姐们干脆称它为“马尿”。因为喝的次数多了,熟悉了它的味道,也就渐渐的喜欢上了这“马尿”的味道。那个年月,在京城内外,喜欢每天喝一口的人虽然挺多,但他们大多数喝的都是散装白酒,我就曾经亲眼见过一位拉排子车的壮汉,将自己的排子车往三里河合作商店门口一停,从兜里掏出7分钱,在那小酒肆里买上一两劣质的散装白酒,不要任何的下酒小菜,一口喝下去之后,不做任何的停歇,拉上他那辆排子车继续的赶路。
由于当年购买散装啤酒的顾客比较少(喜欢每天喝两口的人一般不太喜欢喝啤酒),开始时,那散装啤酒并没有多少人购买,货源也相对比较充足。你到小饭馆去购买时,基本上是随便购买,不附加任何条件。
渐渐的买的人多了,饭馆里聪明的经营者便动起了啤酒的脑筋,于是,我们再去打啤酒时,一般饭馆里规定不让你只打啤酒,在打啤酒的同事还必须另外买一份炒菜,不然就不卖给你。
于是,每次去给爸爸打啤酒时,便会在饭馆再买一份价格大约在3、4角钱一个的诸如清炒柿子椒之类的最便宜的炒菜,目的就是为了能打到啤酒。至于说那菜的味道如何?这我就不太关心了,因为那菜打回家去以后,如果我不喜欢吃也可以不去吃它,关键的目的在于能买到啤酒。
大约是一九七六年以后,北京人慢慢的喜欢上了散装啤酒味道,尽管这时散装啤酒的价钱已经从每升4毛钱涨到了5角6分钱,但去饭馆里打啤酒,居然要排很长的队,而且有时候排了队还有可能打不上。
其实,就在大家排队买散装啤酒的时候,市场上的瓶装啤酒依然不难买到,也可能是考虑到价格的因素吧,反正,大家宁愿去排队购买散装生啤酒,也很少去买那北京双合盛啤酒厂生产的北京五星牌瓶装啤酒。瓶装啤酒真正的容入到京城的普通百姓家庭,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
那时候散装啤酒已远离了我们,在市场上再也看不到它的身影,要想品尝那啤酒的滋味,就只有买瓶装的啤酒一种选择了。
之后,在北京的市场上,又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喝扎啤,那扎啤的价格比瓶啤还要贵(一扎啤酒大概要4至6元钱),但就我而言,喝那扎啤与过去喝散装啤酒在口感上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