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年少(四十六)
当年,在北京地区,比较流行的以豆腐为原料制作的菜里有一道叫“黄焖豆腐”的菜味道非常不错,之所以与这道菜有缘,还要从刚升入中学时说起。当年刚升入初中时,我所就读的学校——北京铁路二中(当年叫北京第52中学)的学校食堂的规模非常小,除了能够解决一部分教职员工及非常少量的学生入伙之外,安排不下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同学就餐,何况我们这一届的同学数量非常多,一个班有50多名同学,整个年级有十五个班之多,全年级的同学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八百人的规模,即便这些新生中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在食堂入伙,那新增加的就餐压力也是学校食堂无法解决的。
于是校方就为我们联系到了三里河铁路道口旁的那家集体所有制的小餐馆里去包伙,一个月交粮票若干(好像是平均每餐每人4两的标准),人民币6元或8元(分为两个档次),为了节约一点家里的资金,我选择了每月6元钱的包伙。
可能是由于交得钱过于少的缘故罢,反正在我近半年在那饭馆的包伙中,那饭馆除了每餐4两大米饭(也可以选择吃馒头)的基本供应之外,没有给我们提供过任何带肉的菜,到是那“黄焖豆腐”还真的没少吃。
不知别的同学吃了这道以豆腐作为主料,料酒作为主要辅料烧制出来(或者炖出来)的菜是个什么感觉,反正我对它到不怎么反感,感觉着比饭馆提供的其他诸如清炒罗卜片、白菜炖豆腐、清炒蒜苗什么的素菜的味道要好很多。至于说为什么给这道菜起了个“黄焖豆腐”的名称,也可能与它用料酒烧制有关,也可能与这道菜的颜色呈焦黄色有关吧。
还有一道豆腐菜叫“炒合渣”,这是一道的道的家乡的名菜。那菜是用豆腐渣、青菜和肉丝做成的,很好吃。
在北方,那豆腐渣一般没有人吃,它是加工豆腐或豆浆的下脚料,一般都是当饲料喂猪用的,但在我的家乡——湖北省宜都市,当地人却拿它做菜,除了自己食用外,还可以用这道菜来待客。
由于做这道菜的主料——豆腐渣在京城里面并不好找,所以,这么好吃的一道菜,小时候我并没有机会吃到它。
大约是在一九七六年、七七年前后,爸爸跟随着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张鹏叔叔到四川成都去出差,千里迢迢的顺便在当地市场上买回来一座小石磨,在家里开始自己磨豆浆和豆腐渣,做炒合渣给我们吃。后来我也将用“九阳豆浆机”制作完豆浆以后剩下的豆腐渣也试着自己做炒合渣这道菜,现在有时还能吃到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