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 发表于 2019-6-13 20:12:10

转贴: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

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 无锡史志 2019-06-13 14:24:46
无锡历史上的南门,是纯粹的居民区。二十世纪50年代前,京杭运河穿城从南水关南流。和城内弓河一样,河流两岸分上塘和下塘,居民沿河建房,屋后大多有码头,民居多数为平房。抗战前房屋皆白墙黑瓦,倒映在清澈的运河水中,一派江南水乡景色。抗日战争逼近,为了防空将白粉墙用轻煤水涂成黑色,屋面和墙壁上下一体黑色,这是为迷惑敌机驾驶员对地面目标的辨别。八十多年过去了,黑色褪却,灰色、白色从中露出,和其它白色的墙砖和灰色的瓦浑成一体,便组成了现在南门水弄堂的主色调。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d967f41b24041df9373a933bbaf7e07

上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市政当局为了改善南门外的交通状况,曾将原南门部分月城拆除。改造后,出南城门,过南吊桥便是湾头上,拐一个小湾到黄坭桥,这一段街道叫北长街。过黄坭桥到跨塘桥堍,这一小段街叫南长街。从跨塘桥堍到日晖桥(俗称石灰桥)叫南门棉花巷,从日晖桥南堍到塘泾桥,才是南上塘。从北长街到清名桥堍,这里集中了较大的商店如邵祥泰煤铁号、泰康成国药店等;酒肆菜楼有聚鑫园、矮脚楼、清和楼等;还有两家百年熟肉老店魏祥泰和王裕兴,他们的酱炙肉、酱五花久负盛名。无锡名产酱排骨也是这两家店首创成功的。南门外的商市一般集中在上午,年后便人流稀少,入夜除几家饭店有些吃客外,其他商店关门。这与北门和马路口的商业区明显不同,北门和马路区整天热闹,夜市(特別是马路上)一点也不比白天逊色,南上塘还有半天热闹,南下塘与之相比,更显得宁静了。南下塘的具体位置,在街区没有改造前,运河流经当年的黄坭桥,一股进入黄坭土夅,一股流向羊腰湾,一股流向清名桥,在现妙光桥附近形成一个三角丼,北岸是船厂里,南岸便是南下塘的起点,向南直达清名桥堍与伯渎港接壤,这便是整条南下塘。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3a11dcd06e9b447ea59258bf4d92fcc0南门下塘(1959年 摄)
整条南下塘宽不过3~4米,最宽的也只有6~7米,民宅与民宅相接,多数为平房,低的屋檐就在头顶,开间不大,小门小窗,间或还有百年以上的老屋,门前是门和闼,而且还是最小的一门一闼,高的老楼也不过二层,典型的江南小街巷。南下塘的老屋都是抹灰墙的传统建筑,那种青砖水泥构缝外墙的民国初年建筑也仅有当年“振艺丝厂”留下的几间。日军侵占无锡,振艺丝厂被烧毁,留下的残破厂房后被重建成“大福”和“万福”二家小纱厂。上世纪50年代初被合并进国棉一厂,厂址移作他用。现在墙面也已风化,整条南下塘在整修前,可以说是一条古老的小街。七十年来,南长街、南上塘虽几经变迁,商业网点有所调整,仍保持着热闹、繁荣,并且从当年半天的购物人流,发展成全天候的。一河之隔的南下塘,依旧延续了宁静甚至有些落寞的氛围。只有清名桥东堍有那么几家供应点心、卖肉、卖蔬菜的小摊点,供应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当年清名桥东堍有一家出售各色灯笼的小灯笼店。据说这家小店制作的“佛灯笼”,人死了后手持灯笼走在昏暗的黄泉路上,发出的光特别亮,亡人走在黄泉路上不致迷路,所以销路特别好。可惜这家灯笼店不知道在哪年关门歇业了,而且后继无人。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7d9b2435b8c4ae699b3c94fcf912c03清名桥东堍小店(1959年 摄)
南下塘居民的生活是恬静而淡泊的,街上每隔一段路有些小的烟酒店和小粮油店。这里居民家的大门多数是关着和半掩的。如果是晴天,间有洗好的衣服晒在门前,会有几个家居的老年妇女聚在一起边聊家常,边照管衣物。这种景象在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已很难见到了。要是雨天,街上更少有人来往,只有在中午时分,上小学的学生放饭学回家吃饭时,街上才有三五成群的孩子,各自赶回家去吃午饭,街上才热闹一些。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3252026b8f94ea6982d0a528e9ccacc大公桥(1959年 摄)
多年前南下塘大公桥堍开有一家“和平书场”,在城南区有些名气,南门水弄堂两岸和周围地区喜欢听书的老人,都赶来这里听书。自从书场停业后,无聊的人们只能以打麻将、斗地主来消磨时光。下塘有几条小弄堂,如利民弄、大码头弄等,这些小弄堂的确小。如大码头弄附近原有一座大码头,是200多年前清代乾隆帝驾临无锡时为迎接皇上赶造的。这座大码头早就不见了踪影,留下了大码头弄这条小弄。进弄堂的入口处,有一段只有一米左右宽,只能容一人通行,要是推了一辆自行车行走,便显得困难了。这便是南门运河边上特有的几条“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砖地”的小弄之一。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2004a8c10ef54eac955e03d719dbdecb

大码头弄18号和26号后门有四根残留的牌坊石柱,每根0.5米见方,中间两根高5.5米,两侧柱高3米,坊柱外侧长11米。有三根已砌入民房中。这座牌坊在无锡县志上没有列入。传说这座牌坊是没有建造完成的“贞节牌坊”。明代华家有一位守寡的寡妇,是明嘉靖年间名宦华云的族人。这位寡妇在丈夫死后茹苦含辛扶育子女成长,经家族及地方官府呈请朝廷为这位寡妇建造贞节牌坊,朝廷下诏恩准了,牌坊四根石柱也竖立起来了。在这关键时刻,那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東缚的弱女子,为了追求婚姻自由和个人幸福,宁可摒弃封建社会对女性给予的最高荣誉——建坊表节而不顾,选择了在当时社会守旧士大夫眼中的大不道的寡妇改嫁。这位女子是够勇敢的,她坚决地反抗旧礼教,而使那些卫道者下不了台,只得消极地停建牌坊,但是四根残牌坊石柱奇异般的保存下来,历400多年依然屹立在大码头弄内,向世人展示当年那位勇敢的女性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而取得成就最有力的见证。 文章来源:《无锡桥街巷》 图片来源:《无锡旧影》《城市年轮》



了然客 发表于 2019-6-13 20:56:57

{:5_249:}

wanshihexie 发表于 2019-6-13 22:50:36

{:5_249:}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6-13 23:04:00

问问董老,“四根残牌坊石柱奇异般的保存下来,历400多年依然屹立在大码头弄内”现在还在吗?{:5_334:}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6-14 00:23:04

怎么意思这是?怎么想起木门南下塘了?;P: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6-14 00:27:43

RE: 转贴: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6-13 23:04
问问董老,“四根残牌坊石柱奇异般的保存下来,历400多年依然屹立在大码头弄内”现在还在吗?

我还真没注意过,哪天䁖䁖去。:handshake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6-14 05:14:40

等您得空的。{:5_159:}

老片 发表于 2019-6-14 06:45:38

RE: 转贴: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6-14 00:23
怎么意思这是?怎么想起木门南下塘了?

给您提供点拍摄素材,得空,大热天儿的!{:5_331:}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6-14 13:09:38

RE: 转贴: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6-14 05:14
等您得空的。

今天我已经去了,稍后发帖。: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6-14 13:16:50

RE: 转贴: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

老片 发表于 2019-6-14 06:45
给您提供点拍摄素材,得空,大热天儿的!

去年12月25日我发过南下塘的帖子,您老人家大概是忘了。得,没说的,今天又走了一遍,稍后发今天所拍的其中一部分。:handshake

老片 发表于 2019-6-14 13:35:29

RE: 转贴: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6-14 13:16
去年12月25日我发过南下塘的帖子,您老人家大概是忘了。得,没说的,今天又走了一遍,稍后发今天所拍的 ...

关键是寻老物件!{:5_355:}天热您辛苦!{:5_357:}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6-14 20:44:49

RE: 转贴: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6-14 13:09
今天我已经去了,稍后发帖。

已经看到了,您辛苦!{:5_35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古运河畔的无锡南下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