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001 发表于 2019-5-27 20:03:40

食在年少(三十九)

等到我有能力为家里去副食店打油买醋,购买鸡蛋、猪肉的时候,大约已经是在一九六四年以后了。
那时,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已经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解脱了出来,国民经济初步得到了恢复,市场也已经开始初步的繁荣。
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北京市场上,猪肉是敞开供应的,价格也并不贵,一斤带皮五花肉的市价大约在人民币9角钱上下,带骨头的猪肉的价格要更便宜一些,这一价格以及敞开供应猪肉的政策一直维持到一九七五年之前。
北京市开始实行限量供应是1975年以后的事情,开始时是每人每次可以购买5斤,一次不能购买太多,但也不限制你购买的次数,如果你想多购买一些猪肉也完全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多跑几次而已。
北京市采取这种限制购买猪肉的制度,主要是限制那些常跑北京的外地办事人员(比如列车员、工厂里的采购员等等)往家乡大量的带猪肉,影响北京市的猪肉供应,而对于我们这些常驻北京的人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们谁家去商店买肉,也没有可能一次买5斤那么多的。
北京市真正开始计划供应猪肉,应该还是在一九七六年底或一九七七年以后的事情。
那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在一个崩溃边沿,就连像北京这样的京畿重地也不能保证敞开供应猪肉了。那时候凭票供应猪肉的标准是每户每个人每月供应猪肉两斤。
因此,也是从这段时间开始,使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胃亏肉。
那时,每个月的月初,我们到粮店领取粮油票的时候,顺便将那猪肉票也一并领回来。记得那肉票有一斤、半斤及一两几种票面,我们到副食店买肉时,必须持有肉票才可以购买,否则副食店的售货员阿姨就不会卖给你。因此,为了能将那每个月的十斤猪肉(我们家当时有五口人)能够维持一个月的生活,精打细算是必须的。
比如,在食堂买肉菜是不要肉票的。另外,即便是在副食店里购买猪肉也需要技巧。比如,当年,在三里河副食商店里销售一种以猪肉沫为主的三鲜肉馅,购买这种肉馅回家包饺子,只需要在往哪三鲜馅中加进些脱过水的蔬菜沫就可以直接包水饺。买这种三鲜肉馅一斤只需要收7两的肉票。而且,等到那副食店快打烊的时候你再去购买,没有卖完的那三鲜馅副食店无法保存,一般就处理了,也就是只收钱票而不收肉票,这样,每个月你只要在副食店打烊时多去几次,碰碰运气的话,家里每个月大约就可以多吃上几次肉水饺。
这限限制购买猪肉的政策大约一直维持了了一年多的时间,这项政策甚至还影响到了食堂的菜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在年少(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