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年少(十六)
我对于那座计委食堂的了解始于上幼儿园那个阶段。当年,虽然幼儿园里有晚饭,但开饭的时间比较早,等到妈妈下了班接我回家时,我们已经早早的吃完了晚饭,在教室里排排坐好(或者站在幼儿园的院子里),等待家长们接回家了。
常常的情况是,妈妈接上我以后,然后一家人再到计委食堂去吃晚饭,每到这个时候,我便会在爸爸、妈妈的饭碗里挑些自己喜欢的食物分享之。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于计委食堂以及那儿提供的可口饭菜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上小学之后,那早饭基本上不在家里吃,而是在计委食堂或外面的小饭馆里解决了。这里所说的外面,也不是什么著名的地方,而是在现在西单万方商城的马路对面上当年所开设的那座回民食堂里解决的。当年那儿的早餐也相对比较丰富,什么炸油饼、糖油饼、炸油条、炸糕、糖耳朵、豆浆、豆腐脑都有,也属于那种好吃不贵的地方。但绝大多数的早餐则是在国家计委第二食堂解决的。
那时候,计委食堂的早餐的品种非常的丰富,味道不错,价格也能接受,所以,在计委食堂去吃早饭是我非常喜欢的选项之一。
由于受学校早自习时间的限制,我们在食堂吃早饭的时候,一般都是来去匆匆,尽量的去选择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排队等候的窗口购买,尽量争取花费比较短的时间去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然后便赶着去学校上课。因此,尽管计委食堂里早餐的花色品种很多,可选性也非常的强,但我吃的却相对比较固定,也比较简单。经常性的选择是大米粥加大伙烧夹小肚(或者红腊肠、金丝辣菜)的搭配,有时候兜里实在不富裕的时候,在那大火烧里抹一点酱豆腐(红方)也可以将就。
那是个大碗吃饭的年代。
由于我们升入小学时已经是一九六四年九月一日,那时的国民经济刚刚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之后,在中央等一系列调整经济建设的措施的作用下,基本上已经从经济和国民生活的窘境里走了出来,市场供应已经开始不那么困难了,日常生活所需的主、副食供应在市场里也基本上都能买到,因此,不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自己家里,抛开个人家庭的经济能力不说,我们可以选择的实物还是非常的丰富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