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回忆
2018年就要过去,2019年就要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坐在冷冷清清的家里,回忆些小时候过新年的日子,觉得是一件比较庆幸的。这是因为,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那记忆力逐渐的走向下坡的趋势,曾经许多本应该有的记忆,现在已经告别了我的大脑,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趁着自己对于儿时还有些残存的记忆,将它们记录下来,形成文字保留起来,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我们小时候过元旦(主要是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因为只休息一天,家里的大人们是没有办法刻意的去准备些什么的。无非是当天的伙食比平常的日子稍微好那么一点点而已。
因为那时家里没有电视机,因此,能够在新年那天到影院里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坐在家里的收音机前听一部电影录音剪辑可能就是我们过年的最好的活动方式了。
当然,过节期间,到街坊四邻家去串个门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活动。
当年,在我们儿时时,政府是鼓励生育的,谁家一般都有个三、四个孩子,因此,想找个与我岁数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当年,对门的冷家,楼下的朱家、杜家,以及楼上的许家都有我儿时的玩伴,因此,不出楼门,几个家疯跑上一圈,这一天基本上也就过去了。
至于说到当年的供应,感觉也还是比较充裕的。
过年的当月,凭粮本和粮票供应的大米和白面全都换成了天津小站稻和富强粉。副食商店里肉、蛋、鱼的供应也很充足,只不过过新年时已经临近过春节,因此,这个时候,各家各户基本上都不会选择过量的去采购,因为,那钱还要省下来留到春节时去花。
新年时,一般家庭也不会给自己的孩子们添置新衣服,那新衣服一定等到春节时再添置。因为当年每个人每一年只有十八尺布票,这十八尺布票,不论你是买布自己缝制也好,还是购买成衣也罢,反正一年之中只够买(做)那么一身的。即便你再有钱,没有布票,你也做(买)不成不是?
其实每每到了过元旦的时候,那商店和日杂商店里已经有鞭炮敞开了供应,那鞭炮的种类不多,无非是2角1分钱100头的浏阳小鞭,3角钱100头的北京钢鞭,5分钱一枚的大二踢脚,3分5一枚的小二踢脚和1角钱一枚的麻雷子等几种。但那时候,因为春节时才有的压岁钱还没到手,谁兜里的钱财都不富裕(基本上属于兜比脸都干净),因此,新年时,似乎没听到谁家的孩子在大院里燃放鞭炮。但那时过新年的气氛比今天还是要热闹一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