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然客 发表于 2018-12-30 16:40:52

《回忆儿时的乐趣》

本帖最后由 了然客 于 2018-12-30 21:58 编辑

《回忆儿时的乐趣》   今天的孩子们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从父母长辈的宠爱中尽情享受,各种现代的玩具,电动的,网络的,电脑的, 无线遥控的空中飞的,地上跑的,上游的应有尽有。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乐趣也是另有一番情趣。 五六十年代那胡同里是静悄悄的,每天早上除了上班大人们见面打招呼声和上学的孩子们的嬉笑声之外喧嚣很快就过去了,只有串街小贩的吆喝由远而近的传来随之又是那样的安静,胡同里最热闹的时刻就是每天孩子们放学后和星期天,晚上男孩子玩“官兵拿贼”的游戏,女孩子们就是玩跳皮筋,“丢手绢”的游戏。如果胡同里那家门口为修房子堆了沙子和红砖那可就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了,用红砖搭“碉堡”的,用沙土推“炮楼”挖“战壕”的还有调皮的孩子挖个坑用树枝,草棍在坑口支上面铺上报纸再薄薄的洒上一层沙子就等哪个倒霉蛋一脚踩上陷下去,有中招的孩子,大家哈哈大笑非常开心。胡同里的孩子们一年四季都有他们自己的乐趣,春天放风筝,当然是自己糊的“屁帘”,屁帘就是老北京冬天给穿开裆裤小孩护屁股的棉垫子钉上两根布带子系在腰里防风保暖用的。因为风筝像屁帘所以这么叫。夏天除了游泳就是“粘季鸟”“季鸟”就是蝉也叫知了可老北京人叫季鸟,雨后逮蜻蜓,秋天逮蛐蛐,到了冬天孩子们在胡同里“抽尜尜儿”(官称陀螺)推铁环,玩“逮捞'“逮捞”就是在地上画一圈圈里码放纸叠的方宝,大家远离圈很远的地方划一道线站在在线上用手里的石头片后铁板向圈里出溜谁把方宝推出圈方宝就是谁的,春节前后抖空竹是必玩的活动,男孩子玩的弹球是不分季节的随时都可以玩,小人书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读物,那时候的小人书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都是名家绘画的,非常精美爱不释手。女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跳皮筋,欻柺,踢间(跳房子)拽包等游戏。   孩子们的乐趣是层出不穷的,就是在“浩劫年代”也是如此,大字报在中国1966年至1969年这是文革中最独特的风景线,而且是当时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的最大体现。在毛主席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后,文革初期的大字报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从大街小巷的墙上,到各个单位的大院、楼内走廊、教室、会议室等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不知道在当时还有那一个地方没有大字报,那时候北京城的主要街头巷角,机关学校都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大字报,内容就是造反派之间的恶斗,骇人听闻的派性武斗,及各种小道消息等,对于这些我们来讲并不关心,而对日复一日,你贴完后我也贴的大字报就像家里平时用布头打葛布一样逐渐厚起来,小哥几个一琢磨“挣钱”的机会来了,大家找来木头、废轴承钉巴钉巴弄成一个三角滑轮车,从副食店后门找了个破筐大家就开始工作了,起先大家还偷偷摸摸的在晚上去撕大字报几天过后见没什么反映大家就“夜班”改“白班”了,厚厚的大字报揭起来并不费劲,一扯就是一大块,一天下来收获不小,记得我们第一次就去废品收购站买了5毛来钱,小哥几个乐的什么似的,就在花市西口不远的一家酒馆买了几个酱兔头吃了,打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胡同里的孩子们就算是有活干了,尽管后来的大字报是刚刚贴上去的,落款还用显著的写上保留三日,我们可不管那套照撕不误。说起撕大字报也得说一说“飙车”,五六辆三角滑轮车在马路上狂奔,老远的就能听到哗啦一片的响声,风驰电掣的一闪而过,甚是壮观,要是夜晚有胆大的伙伴尾随汽车拽住汽车尾灯前行,轴承与马路的摩擦不时闪出火星,也是很雷人的。    文革中孩子们还创造出了新的游戏“歘冰棍儿棍儿”,满大街踅摸冰棍棍儿洗干净晾干,玩法就是把若干冰棍棍儿码放在手背上,突然翻腕去抓悬着的冰棍棍,谁抓的多谁赢。   那时候的我们总之是其乐无穷的,那时候的乐趣今天的孩子们是想象不到的,每当回想起那一段儿时的乐趣有一种童趣的感觉,讲给今天的孩子们听一定很吸引人的,因为这是真实的乐趣,这些乐趣只能存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了。                                                                         九城了然   2018·12·30

老片 发表于 2018-12-30 17:03:07

RE: 《回忆儿时的乐趣》

内会儿的孩子动手能力强!{:5_157:}







了然客 发表于 2018-12-30 17:48:53

RE: 《回忆儿时的乐趣》

老片 发表于 2018-12-30 17:03
内会儿的孩子动手能力强!

谢谢{:5_355:}

董瑞征 发表于 2018-12-30 18:51:59

五、六十年前的事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有趣。{:5_249:}

就喝红星的 发表于 2018-12-30 20:45:28

那会儿的快乐是简单的,现在的快乐是简单。:L

安德路 发表于 2018-12-31 09:41:39

拜读,又唤醒了不少记忆。对人生的解读无外乎是记忆里的情景,感受与想象。表现手法不同,音乐家用乐谱,画家用绘画,摄影家用影像图片,而会写字的人则用文字去记录。
晨起,读了宋长征一篇字《2018 送别,兼与知交》,颇有触动和收获,写字者若无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与痛苦挣扎的思辩,是很难完成好的作品的。

顺颂新年大安!

光明 发表于 2018-12-31 10:33:27

{:5_249:}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8-12-31 18:03:25

我的童年在1950年左右度过的有民国和新中国双重色彩那时候在西城区从北闹市口到白塔寺沟沿店铺林立,有买水的买黄土的买风筝的买米的等等,北京三天两头刮六七级大风,迎着风沙我和二哥从老于的小儿书店出来和胡同里的发小在太平桥大街上买的萍果干梨糕酸枣干铁残豆在太平桥大街上边走边吃两分钱一口袋最好吃的是杏干现在没有那么好的那么天然的杏干了夏天和胡同的王一个,海子二十几个小朋友在细雨中在西单检西瓜皮吃检杏仁在西单第一商场到第五商场玩官兵捉贼。阳历年我们在护城河的冰面上其乐无穷。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8-12-31 18:07:02

我的童年在1950年左右度过的有民国和新中国双重色彩那时候在西城区从北闹市口到白塔寺沟沿店铺林立,有买水的买黄土的买风筝的买米的等等,北京三天两头刮六七级大风,迎着风沙我和二哥从老于的小儿书店出来和胡同里的发小在太平桥大街上买的萍果干梨糕酸枣干铁残豆在太平桥大街上边走边吃两分钱一口袋最好吃的是杏干现在没有那么好的那么天然的杏干了夏天和胡同的王一个,海子二十几个小朋友在细雨中在西单检西瓜皮吃检杏仁在西单第一商场到第五商场玩官兵捉贼。阳历年我们在护城河的冰面上其乐无穷。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8-12-31 18:08:43

我的童年在1950年左右度过的有民国和新中国双重色彩那时候在西城区从北闹市口到白塔寺沟沿店铺林立,有买水的买黄土的买风筝的买米的等等,北京三天两头刮六七级大风,迎着风沙我和二哥从老于的小儿书店出来和胡同里的发小在太平桥大街上买的萍果干梨糕酸枣干铁残豆在太平桥大街上边走边吃两分钱一口袋最好吃的是杏干现在没有那么好的那么天然的杏干了夏天和胡同的王一个,海子二十几个小朋友在细雨中在西单检西瓜皮吃检杏仁在西单第一商场到第五商场玩官兵捉贼。阳历年我们在护城河的冰面上其乐无穷。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8-12-31 18:16:07

我的童年在1950年左右度过的有民国和新中国双重色彩那时候在西城区从北闹市口到白塔寺沟沿店铺林立,有买水的买黄土的买风筝的买米的等等,北京三天两头刮六七级大风,迎着风沙我和二哥从老于的小儿书店出来和胡同里的发小在太平桥大街上买的萍果干梨糕酸枣干铁残豆在太平桥大街上边走边吃两分钱一口袋最好吃的是杏干现在没有那么好的那么天然的杏干了夏天和胡同的王一个,海子二十几个小朋友在细雨中在西单检西瓜皮吃检杏仁在西单第一商场到第五商场玩官兵捉贼。阳历年我们在护城河的冰面上其乐无穷。

了然客 发表于 2018-12-31 18:44:25

RE: 《回忆儿时的乐趣》

安德路 发表于 2018-12-31 09:41
拜读,又唤醒了不少记忆。对人生的解读无外乎是记忆里的情景,感受与想象。表现手法不同,音乐家用乐谱,画 ...

安先生您吉祥,祝您新年快乐!{:5_35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忆儿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