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的事情(一)
当我们开始知道拿着钱可以到商店里买吃的东西开始那钱的概念已经植入了我们的大脑,但那个时候因为年岁太小,脑海里记录下来的知识也不多,因此,一直以为世间所有的钱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最早知道外汇的事情大概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记得当年我们的班主任郭老师在给我们讲了一位苏联老大妈在北京买西红柿的故事后,顺便还讲了一下人民币与苏联货币——卢布的兑换率的事情。
那个故事的梗概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某年,一位苏联大妈到一个北京城中普通的菜站去,想买点西红柿。于是她拿出了五角钱的人民币,并用手撑开一块手绢,向售货员比划着想要买五角钱的西红柿,怕售货员嫌买得少,脸上呈现出有点不好意思的表情。没想到那位售货员却向这位苏联老太太用手比划着说,您回家拿大框去,五角钱的西红柿得用框来装,一块手帕是根本盛不下的。
那时,人民币还是非常值钱的一种货币,它与苏联货币卢布的兑换率是1比1.29,也就是1.29元人民币=1卢布,而那时候,苏联卢布的币值也非常的高,它与美元的兑换率也是1比1点几,由此换算下来,当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率可能也只有1点几比1的水平,前后也差不到哪儿去。
当年,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我们国家仅有的一点外贸都不是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来换算使用的。我们与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进行外贸时使用的是以记账的方式进行贸易,记账货币使用的是瑞士法郎,也就是说,双方在进行贸易时,都要将本国出口到对方国家的本国货物的国内总价值用瑞士法郎进行换算,换算出一个用瑞士法郎为交易货币进行贸易的交易总价值来。但双方在进行贸易时,并不需要使用现汇,而是挂账处理,到一定的时间再进行清算,多退少补。
而和非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少量的贸易时才会使用现汇进行交易。
上述的这种外贸的交易方式大概一直使用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至于说这种记账贸易的方式现在是否还在进行?我就不知道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