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年少(一)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叶。听妈妈说过,在她老人家怀我的时候,身体一直都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好。
由于肝脏肿大,我还在妈妈肚子里孕育的时候,就已经陪同她老人家去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疗疾了。
我出生的时候,也是因为妈妈身体的原因,没有母乳喂养,所以我是喝牛奶和米糊长大的。
那个时候,北京市的商业远没有像今天这么发达,食品或粮油的买卖基本上都要到凭本或票就近供应。
具体到我们家来说,就是到当年我所居住的国家计委大院里开设的副食商店(79店)和粮店去购买。由于货源有限,诸如喂养我所需要的牛奶则需要公立医院的大夫们开出证明因为治病需要,需要订购牛奶若干的证明之后才能在大院西南门旁的那个服务站去订购。
那时候的牛奶都装在玻璃瓶子中出售,分为一磅和半磅两种规格。
每天清晨,妈妈将头天用过的空牛奶瓶放置在家门口,便可以放心的去工作或干点别的什么事情,不需要为取奶的事情而操心。因为,时间一到,自会有服务站的大妈门来收走空奶瓶,再将一瓶新牛奶放置在你家的门口。大妈们不会担心你赖帐说没收到牛奶,妈妈也不会担心因为街坊邻居错拿了我的口粮让我一天都饿肚子。
因为那时候的人们,虽然谁家都不是很富裕,但道德修养比较高,没有什么人会因为小偷小摸或贪点小便宜而受到邻居们的指责,背负上精神上的包袱。
那牛奶的价格是多少,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与现在的价格相比较,一定不会太高,一磅牛奶大约应该在一、两毛钱之间的价位上。
那奶瓶的封口上面,总有一根用自行车内胎制成的皮筋勒住瓶子的封口,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那是一件不错的玩意儿。
当每天早上妈妈揭开那封在牛奶瓶子上的纸盖,并将那牛奶倒进奶锅里放到炉子上去加热时,我便会将那封瓶口用的猴皮筋仔细的收集起来,日积月累,女孩子们一般用它编成一根长长的猴皮筋绳子跳着玩,而我们男孩子们一般都用它制作弹弓或熬制胶水粘知了,粘蜻蜓用了。
那牛奶大约喝到我从计委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时就断了顿。
那时虽然是我们国家刚刚从三年经济困难中恢复过来,市场供应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紧张,但那仅限于一般副食品,但那牛奶的供应依然还是那么的紧张,之后的很长时间,我们家一直都没有机会订奶。我们再开始有机会订牛奶,时间已跨越到了一九八三年七、八月份之后了。
那时候北京市的奶源也非常的紧张,订牛奶需要公立医院医生所开具的证明,但即便你有了医院开具的订奶证明,那也不一定保证你就能订上。
为了能订到那宝贵的牛奶,我甚至还动用了我的社会关系,拿着医院所开具的证明,找到了当年分配在西城区牛奶公司财务科工作的一位大学同学(女生),走了个后门,才给病中的妈妈重新订到了半磅牛奶。
那牛奶的供应是每半年清理一次,半年的期限一到,要想续订还需要到医院重新开证明,再交给牛奶公司重新审批后才能行。所以,那时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来说,当年,那牛奶已经算是顶了天的营养补品了。
不过,听妈妈说过,我们家刚搬进大院的时候,在大院的围墙外(铁丝网),每天早晨都会有近郊的农民背着铁桶,售卖新鲜的牛奶、羊奶。大院的居民,凡是有这方面需要的,都会端个盆或碗之类的器皿到那铁丝网的边去打牛奶喝,双方就隔着那铁丝网进行交易,不用出院,只要将你手中的盆或碗递过铁丝网,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牛奶或羊奶。只是那时候我的年岁太小,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