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001 发表于 2018-5-21 10:09:40

民航往事(一)

我们国家的民用航空起步较晚,在刚刚起步时民航总局并不是一个事业或企业单位,而是归属于空军管理,属于空司下面的一个大的单位而已,在管理上则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而早期的民航飞行员除了两行起义过来的飞行员之外,大多则是从空军部队转业过来的空军飞行人员。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我们国家第一批空姐的招聘往事,第一批空姐的招聘当年比招兵要难得多,第一批一共只招了十八名空姐(当年叫空中乘务员),俗称中国民航的十八姐妹。如今这批中国民航的第一批空姐都已经八十多岁了,早已经退休在家里颐养天年了。
刚刚起步时,中国民航的运力非常的薄弱,大型的民用客机基本上没有或非常的少,除了几架从GMD手里接收过来(比如C-47等),并且继续维修使用的老式美国客机之外,就是五十年代开始从前苏联进口了一批诸如里-2、伊尔-14和伊尔—18等中小型的支线客机。这部分客机航程比较短,大多只能跑国内为数不多的几条航线,如果是飞乌兰巴托、莫斯科这样的国际航线,需要像跑接力赛那样,一站、一站的飞行,直飞在当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远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时,我国的民航和空军竟然没有一架飞机可以执行搭载代表团成员奔赴印尼的任务,我们还要租用印度的民航客机来执行那次飞行任务,这也给了GMD的特务们有乘之机,他们利用我们所租用的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民航飞机在香港机场短暂停留和加油的过程,在机场里安放了定时炸弹,致使我们政府代表团的部分成员遇难。如果那时我们有自己的大型民航飞机的话,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到了六十年代,国际形势有所缓和,虽然那时的中国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但我们仍有能力从英国进口了几架子爵号飞机,以加强我们国家民航客机的运输能力。可能是受制于当年的财力吧,反正那次从英国进口的子爵号客机数量不是很多,一共只有六架,其中:民航四架,空军两架。民航的这四架子爵号客机一直运营到一九八五年,之后转卖给了印尼,而空军的那两架则使用了更长的时间,至于何时退役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到了六十年代,虽然我们的民航还比较弱小,但比起十年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伊尔—18等中型客机的投入使用,使得我们再执行出访任务时不再需要租用别人的飞机,而是可以使用我们自己的民航客机了。
比如,当年周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非洲十几个国家时,乘坐的就是我们民航从前苏联引进的伊尔—18型客机。
由于我参加工作的时间相对较晚,尽管当我有机会乘坐飞机的时候,上述那几种从前苏联和英国进口的民航客机都还在使用,但我始终没有机会乘坐它们,这事件比较遗憾的事情。

ma4341 发表于 2018-5-21 11:22:51

上来看见的第一帖,大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航往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