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001 发表于 2016-6-8 09:55:02

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再城里吃闲饭

首先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述的事件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我没有亲力亲为,但却是我亲眼所见,至于结果我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一句当年在一个特定时期里公开的口号,甚至当年的人民日报还以这句话为题目写过一篇通讯,其目的主要是号召当年在城市中没有正式职业的闲散居民自愿报名,回到自己的原籍去从事生产劳动,减少国家的负担。与这项政策向配套的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但那上山下乡的运动从一九六七年底至一九六八年初开始,一直实行到一九七八年的前后才结束,这项运动所涉及的知识青年及应届中学毕业生前后累计达到过几千万人,但这个号召城市里的闲散人员返回原籍从事生产劳动的运动似乎时间很短,很快就结束了,至于说这个运动的效果如何?波及了多少人?我就不清楚了。
那一年我正好是小学四年级,学校刚刚复课不久,课业上没什么负担,我们的业余时间比较多,因此,野外活动的时间也不少。
那时,国家正在推行上山下乡运动,院子里的老三届、新三届的毕业生有许多已经打起了背包奔赴了山西、陕西的农村以及黑龙江、内蒙的生产建设兵团从事生产劳动,对于个别不愿意上山下乡的人,街道先是采用往家里送喜报的方式给予提醒,当那喜报都送了好几次,但那当事人仍然无动于衷时,便改成了到人家的家门口贴大字报等的极端的方式,迫使当事人就范。当年,我的一个邻居就曾经被送过这样的喜报和被街道在家门口贴过大字报,但她宁死不从,最后街道没有办法,在大队人马走了之后,还是将她安排到了街道办的缝纫厂(小集体所有制)就业了。
与此同时,报纸上开始大力宣传“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再城里吃闲饭”。街道的积极分子们又开始行动,她们举着旗帜,敲锣打鼓的在大院里转悠,一边转悠,一边在楼房的墙壁上贴标语,一边高声喊着口号。但她们游行是否有针对性我就不清楚了。
按照我的看法,这些打着旗子游行的老太太(家属)们不就是在城里吃闲饭的一批闲散人员吗?她们被街道的干部们忽悠出来宣传,针对的不正好就是她们自己吗?呵呵,那些可怜的家属,让人家给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真是悲剧啊!
但需要说明的是,那个阶段的宣传,好像在大院里响应的人不多,起码我没看到一个在“新闻简报”里所看到的镜头。在那些镜头中,一些满脸充满笑容的人们,他们身披大红花,站在卡车上,奔赴火车站,去赶回乡的火车。大院里也没有为这些人开过一个欢送会。估计这次返乡的运动总体上应该是不成功的,也可能是人们在反方向接受了当年的经验教训吧。
当年,在我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时候,政府曾号召城里的职工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并说当形势好转的时候,国家不会再忘记他们,会将这批返乡的职工再接回来等等。
那场返乡的运动,据说全国一共涉及了两千万人口,但那部分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返乡的人差不多最后都滞留在了农村,再也没有机会得到一张城市户口。

钩鱼 发表于 2016-6-8 10:47:36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说:居民有迁徙自由。
宪法制定后2年多7700万农民进城成为市民。
当时城市根本无法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甚至难以解决城市粮食问题。
60年代初“下放”2600万人,多数是这些人。
文革知青下乡2000万暂时解决了“就业问题。(后期又回城了)
无奈之举:funk:
改革开放后,N倍的农民涌进城市;P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6-6-8 14:50:23

我们也有两只手只许往前走不许两边看,我上山下乡没有去,是因为我迷恋城里的足球月坛体育场文革期间单位批判我父亲说他是学术全唯街道的干部把大字报贴到他的单位批斗他一个巴掌打下去把他耳朵打聋说他和党唱对台戏反对毛指示教唆孩子不上农村,我父亲在家里放声大哭

牛老者 发表于 2016-6-9 00:28:42

用一个次大腿弥补另一次拍大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再城里吃闲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