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追忆
本帖最后由 了然客 于 2016-1-28 18:57 编辑胡同里的追忆 提起老北京城,外来客认为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 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喜怒悲哀的往事多着呢。因为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香串胡同,紧邻崇外大街从北到南长不过几百米,北口与茶食胡同相连,南口就是著名的磁器口老街了,就是在这条普普通通的胡同里有着我们太多儿时的回忆。1960年的9月1号是个晴朗的好天,阳光明媚,我们一群孩子上学了,学校离家很近,原名叫东柳树井小学,学校不大原来是个庙庵“大慈庵”。 大慈庵原属嘉兴寺的下院,嘉兴寺坐落在地安门西大街北侧的一座高台上。该寺后门在旌勇里西侧,西墙在五福里,该寺以东有旌勇祠。该寺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年),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大慈庵,解放前常有南城各界人士在此停灵,办丧事。解放后寺庙前院改为合作社,后院则改为小学,东柳树井小学就在这里。 东柳树井小学1965年改为高营小学,在这学校上学的大都是附近胡同里的孩子。学校除了本身是庙宇外给我留下最深的记忆是院里大殿左右两边的两棵大槐树,右边的树上还拴着一根爬杆,课间休息是男孩子们都喜欢往上爬着玩。另一个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女校长邱铁英,高个宽脑门不怒自威学生们都很怕她,因为她解放前集体加入过国民党文革时受到批斗。1964年学校来个女老师叫王兰英她是党支部书记没多久就参加四清工作队下乡了,再回到学校就是文革开始的时候后来的去向不清楚。学校附近的胡同有高营胡同,原名叫高家营此地名可追溯到明朝驻兵的军营因将领姓高故叫高家营后来建起的胡同也因此得名。香串胡同的由来当然是跟香和串有关,可不是百度上所称“因为这买肉串的多味很香所以叫”香串“。这是胡说八道,香串胡同南口往西有大慈庵、双关帝庙,往南有清华寺,往东有火神庙,甘露寺等不少庙宇香火不断,胡同南口有几家做香店的买卖铺户不足为奇,香店一般都出售各种佛香、贡香外还有香粉胭脂及佛珠、念珠等用品,胡同由此得名才合乎逻辑。 高营胡同与香串胡同南北各有一条横巷称为南、北横巷。南北横巷还连接着石虎胡同,石虎胡同1965年改为珊瑚胡同,这珊瑚怎么来的没人知道此地也没有倒腾珊瑚的。石虎胡同由北往南路西分别是银丝胡同,石虎南巷后改为珊瑚南巷,槐树大院后改为中槐胡同。这三条胡同都通到南五老胡同。石虎胡同、香串胡同南口是东柳树井大街,拆迁扩建后叫两广路。胡同北口是茶食胡同,茶食胡同过去的买卖铺户主要是铁铺,杂货铺,弹棉花的居多。香串胡同南口对着磁器口大街,这条街上最吸引我们这帮孩子的是路东的”三益德“文具店和与它相对的废旧物品回收公司门市部,孩子们都爱去这两家买文具和白报纸,便宜实惠,我们小学的学生们大多都是这些胡同里的孩子组成,可谓是真真切切的发小了。 人们常说童年是影响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幼年清浅的心灵里,无法将遭遇深层次的分析,而对于周遭变化的表层接受,又深深的渗透到在长大的岁月里,影响着一生。若干年后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浩劫把我们各自的命运推向了不同轨迹,一大部分发小去了内蒙、东北建设兵团战天斗地,余下的幸运留在了北京进了工厂当了工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我曾仔细比对过成年后的我们和大部分人一样性格上变化,经历磨练变为淡漠和冷清的性格里,对人的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任何事物始终的平淡,多少会源自孩童时代段难忘的时光。在我轻舟漫漫的回溯到人生的那段清流时,努力的打捞起时光的遗漏。尽管我没有什么深深的忧伤,却有着浅浅的惆怅,那些发小们漂泊在外再回到北京时没有归家时的雀跃,却流着归家前的泪水。在我们的平静面容下,温暖的岩浆,不动声色涌动时,给未来岁月慢慢的加温。六十年过去了,童年时光仍旧绘就了我们一生的底色。 了然客 2015小雪日
RE: 胡同的追忆
熟悉的地方看着亲切!问候了然兄! 拜读:handshakeRE: 胡同的追忆
sunyumin1959 发表于 2016-1-28 22:47熟悉的地方看着亲切!问候了然兄!
你也保重,谢谢。
RE: 胡同的追忆
老程-山里人家 发表于 2016-1-29 09:27拜读
:handshake 撩毛客;P
RE: 胡同的追忆
撩毛客
页:
[1]